经济体制改革力挺首都核心功能提升

经济体制改革力挺首都核心功能提升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弹指千日,改革的步伐在坚定有力地迈进。在北京市全力推动下,围绕疏解提升,北京的经济体制锐意改革,首都城市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转型和升级。

3年来,北京市经济体制改革领域累计出台改革性文件100余件,陆续推进国家级、市级试点47个;

3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政府职能转变、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弹指千日,改革的步伐在坚定有力地迈进。在本市全力推动下,围绕疏解提升,北京的经济体制锐意改革,首都城市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转型和升级。

蓄势筑基:当改革进入“施工高峰期”

过去3年,北京蓄势筑基,着力推进具有结构支撑作用的基础性改革。

11月22日一份《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本市经济体制改革推进落实情况的报告》写成。一组组数据,如车辙般记录下这座大城的改革印记。

市深改办相关负责人细数,通过“放管服”推进简政放权,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了6成,取消了74项政府部门要求基层开具的各类证明,多项内容为全国首创。

在全国堪称“史上最严”负面清单以及一揽子配套政策的推动下,北京3年多来累计关停退出1341家一般制造业企业,调整疏解375家商品交易市场,首都核心功能得以优化和提升;

新设市场主体实现“一升一降”,金融、文化、科技类数量显著增长,制造业等行业新设企业数大幅下降,重点企业在功能疏解中实现了产业升级;

“仅今年上半年,全市A股上市公司就达到26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年累计增加8766家。国资国企改革走向深入,市属上市公司总数增至56家,发行股票数增至91只。北京正在不断完善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体系,‘双创’指数全国第一。”市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北京正在更加灵活地运用经济手段,着力解决城市发展的突出问题,通过建立成本共担机制促进燃煤压减,通过更多撬动社会资本增加基础设施供给,通过调整收费政策、设立奖励基金引导产业转型……如抽丝般治理着大城市病,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

改革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中也有所体现。北京与中国农业银行成立首期300亿元的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基金,又在水务项目中推广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成为城市副中心建设的主力军。从融资到推动项目落地、实施,北京搭建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北京在着力建立促进功能疏解和区域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用政策组合拳破题推进。”市京津冀协同办相关负责人说。和国家的节奏、步伐相同,北京的经济体制改革也进入了“施工高峰期”。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