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传健:以劳动关系治理优势推动可持续发展

鲍传健:以劳动关系治理优势推动可持续发展

“十三五”时期,要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鼓励和引导劳动力成本优势向劳动关系治理优势转变,使劳动关系治理优势成为新的增长引擎,从而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一轮增长动力。

当前我国劳动关系治理在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都具有迫切性

我国是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劳动力大国,当前面临着劳动标准执行不到位的突出问题,“劳动关系矛盾已进入凸显期和多发期”。劳动关系的失衡影响社会稳定,将会损害国家实施长期发展战略的能力。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以来,全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先后出台了配套的实施办法。这些实施意见根据各地实际,多从操作层面入手强调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总的来看,我国具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基础、法律保障和文化传统,特别是《意见》和各地实施办法的出台,为我国进一步改善劳动关系提供了机遇窗口。局部波动,是说我国一段时间一定区域内劳动群体性事件出现多发态势,对改革发展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的形成可以从宏观(国家)和微观(企业和劳动者)两个层面把握。宏观层面,我国近年来加强了劳动关系的制度和法律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规章和执行机制,在此过程中不断探索三方协商和劳动关系治理的新思维、新路径。如成立各个层级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规划建设全国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等。但也要看到,随着我国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近年来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社会在结构性转型过程中,企业和劳动者等各方就自身利益诉求博弈增多,一些群体性事件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迅速传播。微观层面,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对我国部分产业的出口造成了负面冲击,部分出口企业面临运营困难。同时,劳动力短缺现象在一些沿海地区比较突出,企业面临劳动力成本增加的压力。从劳动者方面来说,伴随着新通信技术的发展,城市中第二代进城务工人员对于自身利益的诉求更容易被动员,相比于第一代务工人员,第二代农民工具有较高的离职率和更广泛的利益诉求空间,这对劳动关系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同时,部分地区国有企业在改革进程中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竞争,没有处理好劳动关系,导致劳动群体性事件出现多发态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