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争做示范 滨海新区打造发展升级版

京津冀协同发展争做示范 滨海新区打造发展升级版

摘要:一批批重点项目陆续竣工投用,一座座新学校和医院拔地而起,地铁陆续开建,给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适应群众多样化需求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健全,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宜居宜业的滨海新城魅力绽放。

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河景。资料图片

近年来,天津滨海新区克服新常态下诸多不利影响,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中勇挑重担,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争作示范,努力打造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两个升级版,向着国际化创新型新城区的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数据显示,滨海新区近几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保持在13%以上,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新动能促发展多点开花,创新活力充分激发,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迅速在这里聚集,一批批国家级高端产业和研发基地不断形成。一座经济发达之城、创新创业之城、绿色宜居之城、魅力人文之城、和谐幸福之城正崛起于渤海之滨。

1 落实国家战略排头兵

今年以来注册的京冀项目达到845个,资本总额1043.7亿元

9月28日,天津市与北京市在京签署协议,加快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滨海新区在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面临新的最大机遇。

天津市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宗国英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天津‘一基地、三个区’的功能定位,其中每一项都与新区直接相关,主要承载地都在新区,决定了新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滨海新区正抢抓机遇,做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示范者、排头兵和坚定执行者。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下,滨海新区制定了《天津滨海新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年行动方案(2015—2017年)》和《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及天津市实施方案滨海新区涉及事项分工意见》,提出未来3年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7个方面17项重点任务,并对国家规划纲要涉及新区的16项任务和天津市实施方案涉及新区的20项任务明确责任分工,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资源,加强与河北省的区域合作。

2015年,新区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900多个,其中签约356个,总投资近1000亿元。今年以来,在滨海新区注册的京冀项目达到845个,注册资本总额1043.7亿元,其中,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项目有148个,还有62个项目正在加紧洽谈。

为实现京津冀通关一体化、大力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积极配合做好京津冀地区大气和水污染联防联控等,滨海新区主动融入,精准发力,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积极作为,逐渐成为三地要素交汇、产业融合、互动创新的空间载体和实践平台。

2 争当创新驱动示范者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164家,科技创新贡献率超过60%

作为国家级新区的滨海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自贸+自创”联动的优势,走出了一条以众创空间承载创新创业的新路子,建立了科技领军企业动态数据库,一企一策帮扶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规模在十亿、百亿级的本土标志性领军企业……滨海新区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力对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的目标正逐步成为现实。

目前,滨海新区已累计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57家,其中国家超算中心等15个创新平台在全国乃至世界均具有一定影响力。承担实施的国家核心电子元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产品等40项自主创新重大项目,天河一号、曙光星云等一批技术产品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滨海新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达到1164家。科技创新对于滨海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60%,为新区改革发展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滨海新区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在于“先吃螃蟹”。审批印章由109枚变为1枚,将工商、食药、质监“三局合一”,完成全国第一笔出口商业保理业务、第一单法式税务租赁业务、第一笔渣打银行给国内保税租赁融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以推进简政放权为突破口,滨海新区在全国率先实施一批重大改革举措,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示范。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