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中心环节

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中心环节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着眼于办好社会主义大学、开创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局面,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根本要求、中心环节、实践路径等作了系统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着眼于办好社会主义大学、开创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局面,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根本要求、中心环节、实践路径等作了系统论述。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改革中提升实效性的理论指南。

一、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我国高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其教育教学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及其实践要求,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正是贯彻和坚持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的重要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的重要任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具有明确的意识形态属性。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满足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处在不断改革之中,在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西方持续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多样化社会思潮泛起蔓延,以及互联网对舆论传播格局的改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舆论空间和思想文化领域都面临着多元意识形态的挑战,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在一定范围内被弱化。这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巨大压力,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产生了一定影响,以致在教学改革探索中出现了一些误区。比如,更加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而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效关注不够;在教学实践中,淡化教学内容的意识形态色彩,注重知识传递,轻视价值观的引导和对错误理论观点的辨析批判;教师刻意迎合部分学生的偏好以获取学生的“好评”,放松课堂管理,课堂氛围娱乐化、教学内容随意化;实践教学要么因为经费、安全等多种因素停留在教学计划上,要么是走马观花或者变成娱乐性活动;一些高校积极开发慕课,却没有将重点放到破解有效引导情感、态度、信仰、价值观等的困境上。这些误区会消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特质,也偏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的正确方向。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在不断改革中,自觉适应时代发展和思想领域的新形势。必须看到,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无论我国高校怎么改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都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在总的方面要服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向,具体而言则要符合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最终要体现在帮助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上。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首先,在课程定位上,不能仅仅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定位于高校的公共必修课,而要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特殊功能,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要遵从一般课程教学的规律,又要遵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符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要求;其次,在教学管理上,要建立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完善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培训制度和教师实践锻炼制度,以制度化的力量引导、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言行;再次,在教学改革上,要正确处理遵照经验与改革创新的关系,教学的规范性与个性化的关系,教学内容与形式、手段的关系,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等,要旗帜鲜明地坚持课程的意识形态属性,通过发挥教师集体的力量,总结实践经验,纠正探索中的偏差。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