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智慧城市发展特点
综观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历程,呈现出七个特点:
一是智慧城市的发展日益由关注技术走向关注人文需求。避免简单的技术应用与单纯的智能管控,尽管这是迈向智慧城市的必要阶段和技术手段。这些国家都是最大化地利用ICT技术,建立城市与居民的良好合作关系。
二是加强某个区域的整体探索和实践,由关注单项、单点方案趋向关注城市综合解决方案。如美国、日本和欧洲都注重智慧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安排。
三是加强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甚至纳入国家战略,并制定中长期计划,有计划、分步骤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具有较强的政策依赖度,需要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的指导政策,因此美国等国家都根据信息时代技术发展阶段和自身实际情况寻找建设的切入点并持续不断跟进。如,美国政府2009年提出的“国家创新战略”将智慧城市建设上升至国家政策。2015年10月,新版“美国创新战略”公布,描述了美国政府为确保美国继续作为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经济体所作出的努力,智慧城市为九个创新方向之一。
四是加强了政府与企业、公众的合作,市场机制成为智慧城市建设和创新的主体力量。由于智慧城市建设和使用成本仍较高,因此需要引入市场机制,给予政策支持,提高建设效率,同时获取社会广泛支持。如日本柏叶市的智慧城市成本,包括各种太阳能电池、蓄电池、电路在内,比现有的日本其他城市提高了15%左右,为此形成了企业承担、政府补贴、居民分担一部分的相应机制。
五是提供社群层级而非个人化的服务。行政服务一直是以社群为单位,随着优化整合的健康医疗、交通运输、能源等各种服务平台的出现,今后各种服务之间将延伸发展出新的服务。
六是美国、日本等率先在大城市周边地区建立智慧城市样板,待其初步成熟和市民基本认可后再向市区推广。
七是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标准输出日益成为发达国家占领全球市场、引领世界智慧城市发展趋势的主要手段和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