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求索》

《医路求索》

编导手记

摘要:如果我能看到他的名片,纸片上面的信息想必十分丰富:张澍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院长、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主任,著名消化系统疾病专家,国家卫计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总之,他就是一位消化内科领域界的“大咖”。

如果我能看到他的名片,纸片上面的信息想必十分丰富:张澍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院长、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主任,著名消化系统疾病专家,国家卫计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总之,他就是一位消化内科领域界的“大咖”。

我需要观察医学专家的日常生活,尤其是饮食习惯。一来是导演的责任,二来也可作为日后生活的指导和聊天时的“谈资”。初次见面已是冬夜,张澍田院长拿着保温杯走进会议室,我知道杯子里面一定有“信息量”。我问他杯子里面有什么养生的独门秘诀和神秘配方,他说“真没啥,就是冰水泡的绿茶”。

我预期的答案是诸如大枣、枸杞、当归之类的高端玩意儿,当“隆冬腊月”、“消化专家”、“冰水绿茶”三个名词凑在一起,我只能做出一脸问号的表情。他补充,为了强迫自己多喝水,又想让水有点儿“味儿”,冰水泡茶不至于失眠,所以这只是个人习惯而已。

饮食方面,这位专家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了赶时间,我和张院长只能在车上享用午餐,张院长的餐食只比我多了一根洗好的黄瓜和胡萝卜。我问“胡萝卜不是应该用油炒制后再吃吗?”,张院长说“咳,你要是生活中处处都跟你们电视上说的一样,那这辈子没法活啦!”

整个拍摄阶段,张院长身上的专家光环虽然鲜明,但是也十分亲民。与很多专家不同的是,张院长的科普讲座总是很“接地气”。他叮嘱团队的医生,给病人一些改变生活方式的建议,一定要让患者踮踮脚就能“摸着”。现在电视中的养生节目很多,很多老年人听了之后,左手掏出一小秤,右手掏出一小勺,量着吃饭,看似生活很健康,但在张澍田看来过于刻板。他认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是“平时控制,偶尔放松”。

作为旁观者,我十分确信张院长在医学上的造诣。岁月凝结为他头上的白发,医学感悟和人生阅历则体现在他的话语中。无论是在医院还是学术会议现场,他的话语听起来通俗易懂却又准确击中要害。那些复杂又陌生的医学名词和术语我虽然听不明白,但是周围的人都会频频点头或者表示出“原来如此”的神情,他几乎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知道的一切。

但是,张院长更爱说的是早期癌症的诊治。我们拍摄当天,一位患者前来体检,结肠镜发现了患者体内的三处病变,张院长手起刀落就把病灶切掉了。张院长和我说,如若没有及时发现三处病变,半年后这兄弟的生活变成什么样都不敢想……我突然觉得这位患者好幸运,也觉得现代医学如此厉害。但是,张院长说了,消化系统早期癌症的症状就是没症状,只有体检做内镜才能发现,况且现在有了“无痛内镜技术”,内镜不再可怕。

最终,我还是得出了一些张院长的养生关键词:多喝水,热水凉水全随意;多吃菜,哪怕生吃胡萝卜;过了45岁,记得做内镜。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