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对津冀三年投资4150亿元

北京对津冀三年投资4150亿元

摘要:京津冀产业协同正从蓝图走向现实。最新数据显示,北京对津冀的投资三年累计已达4150亿元。截至去年底,中关村企业在天津和河北建立的分子公司已达5849家。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表示,下一步本市将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多点开花,在更深的层面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打造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升级版”。

石家庄新乐市,三元河北工业园用上了世界领先的全自动化生产技术,成为北方地区最先进的奶制品生产基地;沧州经济开发区,北京现代新工厂正成为引领河北高端制造的大型产业基地;唐山曹妃甸区,首钢深度参与建设投资的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内“明星”云集,引导北京产业转移对接……

京津冀产业协同正从蓝图走向现实。最新数据显示,北京对津冀的投资三年累计已达4150亿元。截至去年底,中关村企业在天津和河北建立的分子公司已达5849家。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表示,下一步本市将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多点开花,在更深的层面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打造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升级版”。

疏解退出 为“高精尖”腾挪空间

与过去“聚”与“招”的姿态不同,如今的北京,“减”是城市发展词典里极为重要的关键词。

去年全年,北京关停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335家,近四年累计关停1341家,提前一年超额完成1200家的关停目标。这样的“减重”成绩单,与全国首个以治理“大城市病”为目标的产业禁限目录出台分不开。

2014年,《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发布,次年又进行了修订。目录发布以来,不予办理工商登记业务的项目累计达1.64万件。

疏解不符合首都功能的产业,为科技服务、金融、文化等能耗低、经济附加值高的产业发展“腾”出了空间。

“西三旗建材基地腾退了41公顷土地,拆除12万平方米厂房,关停9家企业,疏解低端劳动人口10059人。”在金隅程远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会议室,总经理张玉坡对着幻灯片一一讲解。他外出时,总带着一套印着“北京金隅创新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的新名片。说到园区的前景,他的语气掩不住兴奋:“两年后,图纸上的科技园和智能制造创新中心,都将建成投用。”十几年前,这里还是满眼混凝土、建筑涂料,腾笼换鸟后,传统建材企业被请了出去,高端产业成为新“主人”。

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北京动物园附近的天皓成服装批发市场改头换面,“宝蓝金融创新中心”的牌子已经挂起来,很快将迎来第一批企业;疏解后的大红门批发市场,拟打造全新时尚生态圈;北京城市学院中关村校区,将成为研发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

进退之间,寸土寸金的核心城区将实现高端产业的高效聚集。以总面积10平方公里的中关村西城园为例,按照去年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1600亿元计算,平均每平方公里就可以产生160亿元的财富。而此前,整个动批市场,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产值不过6000万元,还给西直门地区带来交通拥挤、环境嘈杂、治安欠佳等难题。

“三年来,北京产业结构出现了积极变化:一般性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农林牧渔业开始下降,文化、金融、科技服务业在提升。”市发改委主任卢彦说。

来自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服务、文创等新经济共实现增加值8132.4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2.7%,与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创新型产业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