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作风 值得发扬

“师傅”作风 值得发扬

据报道,在福建省东山县前楼镇,下乡的扶贫干部每到田间地头,常有一些村民上前讨教农作物种植等问题。对这些干部,村民不是称呼其职务,而是亲切地叫“师傅”。

看到这则新闻,笔者不禁想到了一个故事。1945年抗战胜利后,针对党的干部到各地开展工作,毛泽东专门提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其实,纵览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从最初的50余名党员,发展到今天拥有8800多万名党员、44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从当初的星星之火到今天的万山红遍,仔细梳理不难发现一条清晰的脉络,那就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将根深深地扎进群众之中,将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源于此,我们党才真正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信赖,才拥有了最为深厚的执政基础、民意基础。

古人讲,“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以民为草芥。”“师傅”的称呼里,不仅透着村民对党员干部浓浓的亲切感和信任感,洋溢着干群关系的“热乎劲儿”。揆诸现实,有的党员干部天天将人民、群众挂在嘴边,却不放在心里,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上心。有的党员干部背离了党的宗旨,喜欢做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到哪里都喜欢封场闭馆、前呼后拥,在群众面前耍特权、搞特殊、讲排场。还有的党员干部总觉得自己是“管理者”,自我感觉“很高明”,不愿意倾听群众意见,更不善于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作决策,对于这样的党员干部,群众也往往敬而远之,更别说“鱼水情深”地喊一声“师傅”了。

脱离群众,必无出路。权威研究文章指出,苏联共产党之所以“20万建国,200万卫国,2000万亡国”,其中“党风败坏、严重脱离群众”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一国是如此,一个人更是如此。认真翻阅落马贪官的忏悔录,也可以发现:很多党员干部之所以违法乱纪、以权谋私、腐化堕落,一步步走向无法挽回的歧途,归根结底还是忘记了初心、背离了宗旨、疏远了群众。

“民者,国之本也。”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将心比心才能以心换心,群众在党员干部眼里是什么位置,党员干部在群众心里就占什么样的位置。我们党90多年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雄辩地证明,只要我们党始终把根深深地扎在人民群众中间,我们就能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我们就能在胜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打响了一场脱贫攻坚战。短短4年多时间里,累计5564万中国人摆脱贫困,相当于一个欧洲大国的人口总数。未来3年,还将有4335万人脱贫。而剩下的几千万贫困人口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一些难啃的“硬骨头”。

一声“师傅”,几许深情。面对脱贫攻坚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格外需要发扬这种“师傅”作风。各级党员干部就是要始终坚持和群众苦在一起、干在一起、累在一起,心贴心、手牵手,最大限度地画好团结实干的“同心圆”,用鱼水深情赢得最终胜利。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7/0606/950514.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