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西山文化带”调研的北京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副主任王岗表示,从国际趋势看,文化要素已然成为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国内正在大刀阔斧进行供给侧改革,迎接“文化+”时代的到来,文化正成为我国创业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西山文化带’因其独特的自然禀赋、历史积淀和人文基础,发展潜力巨大,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北京市对“西山文化带”区域内的部分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保护修缮。香山28景等历史建筑及历史景观得到进一步恢复,圆明园遗址考古和保护展示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果,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文物得到全面保护。同时区域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旅游产业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果和实效。
同时,专家表示,“西山文化带”是一个具有共同生态文化和历史文化属性的带状空间单元和首都文化、生态、经济、社会、政治五位一体功能聚合区,但在对这一聚合区的认识,对其地位价值、发展定位、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立、资源开发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等方面,目前还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北京市政协文史专家表示,北京的文化带建设注定不会是一个单纯的文化项目,文物保护和利用将要与区域生态保护、旅游发展、环境整治、改善民生和经济协调发展等工作有机结合,才会焕发生机与活力。
王岗建议,系统梳理“西山文化带”历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研究、挖掘其文化内涵,评价其综合价值、历史地位及其与北京城、长城文化带、运河文化带的关系,明确在京津冀协同和首都北京新发展中的战略方向和定位。“但这还需要转变观念、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形成合力。”王岗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