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初雪 赵玉明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香山景色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城市文脉·北京西山文化带建设】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近日对社会进行了公告。草案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章节中提出,建设“长城文化带”“运河文化带”“西山文化带”。与大众耳熟能详的“长城文化”“运河文化”相比,“西山文化”相对陌生。什么是“西山文化带”?这一区域内包含哪些历史古迹,其文化内核与精神实质是什么?如何保护和挖掘这一区域内的文化遗产整体价值,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围绕这些问题,记者日前进行了深入采访。
疏通北京历史文脉 促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2016年,《北京“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首次提出:“推进区域文化遗产连片、成线保护利用。挖掘区域文化遗产整体价值,制定实施北部‘长城文化带’、东部‘运河文化带’、西部‘西山文化带’保护利用规划。”
近日公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中,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提出四个空间层次范围,即旧城、中心城区、市域和区域;两大重点区域,即旧城和三山五园;三条文化带,即“长城文化带”“运河文化带”“西山文化带”,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是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和迈向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规划蓝图。
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文脉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及其生成演变的内在逻辑,是城市文化创造活动的源头活水,文脉与国脉总相连。“建设长城、运河、西山三个文化带,有利于疏通古都北京的历史文脉,为构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点线相连的历史文化景观与山水相依的自然生态景观相结合的古都风貌全面保护格局奠定基础。同时,依托北京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促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从而带动包括京津冀三地三个文化带周边区域社会文化及区域经济更好地全面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