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城市建设与城市建筑(2)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提到建筑艺术,希望提高全民族的建筑文化觉悟,或者说建筑文化的审美高度。建筑中的“原创”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需要长期的观察、体验,需要经过沉重、深切、紧张,甚至是悲剧性的思考,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技法,更重要的是精神,创新需要精神的超越。

一是“建筑是居住的机器”。工业革命带来了机器,机器的制造和发生、发展对人类是一个大的贡献。人类发明机器、制造机器,让机器为人类做工,机器是被人操纵的。由此,他们提出“建筑是居住的机器”。也就是把建筑作为人们生活、工作的工具,而不是压在人们头上的大山。“建筑是居住的机器”,一语石破天惊,向古典主义宣战。

二是“形式追随功能”。就是说,教室要像教室的样子,医院要像医院的样子,别都盖成教堂、都盖成穹顶。比如说开会的会场,就要有六面体,方方正正的,下面有座位、上面有讲台,而且还要开窗,形式一定要符合功能。我们今天说的学校要像个学校的样子、医院要像个医院的样子、住宅要像个住宅的样子,说的就是“形式追随功能”的意思。

三是“少就是多”。说的是形式简单、高度功能化与理性化的设计理念,反对装饰化的设计风格。即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件,讲究结构逻辑,使之产生没有屏障,或屏障极少的建筑空间。这个空间不仅可以按多种不同功能需要而自由划分为各种不同的部分,同时也可以按空间艺术的要求,创造内容丰富与步移景异的流动空间和建设时空感。一方面,在建设艺术造型上,净化建造形式,使之成为不具有任何多余东西,只是由直线、直角,长方形与长方体组成的几何构型图;另一方面,精确与严谨的施工,选材与对材料颜色、质感与纹路的精心暴露,却使造型显得更加明晰、精致、纯净与高贵,具有百看不厌的形式美。

四是“装饰就是罪恶”。古希腊的柱子不是直上直下一根木头,是石头拼起来的。上面有一点收紧,中间鼓个肚,这两条线非常漂亮、有弹性,很像古希腊的人体。当然,它在结构设计上也有意义,重心往下偏,比较厚重。到古罗马时期,经济高度发展了,铁器出现了,可以开凿、雕刻。于是,古罗马人开始在柱子身上刻槽,很美,而且还在柱子上面雕了两个“小耳朵”,在上面雕一点像花瓣、叶子似的东西,我们叫“芹菜叶”。但这“耳朵”对结构没任何意义。这些东西多半都是一种奢侈,代表一种艺术的品格、代表一种艺术的积累,跟受力没关。由此说,装饰就是浪费,浪费就是罪恶。当然这个柱头后来凝练成西方最重要的建筑成就之一。西方现在有五个柱式,从最早的古希腊到最后的古罗马,最华丽的柱头叫科林斯柱式,非常漂亮,学美术的人在画素描的时候就会画到这种建筑。古希腊、古罗马带有非常多装饰性的特征,事实上,它和结构、受力无关。

第三,后现代主义建筑。一个方方正正的房子,我们说是现代主义的作品。你说这房子真“丑”,不仅仅你说“丑”,有相当一批人都说丑,很多人就把它怪罪于现代主义,说现代主义强调的是一种机器、一种功能,强调的是一种效益,动不动就要讲逻辑。以人为核心,是人要操纵机器,但这东西没文化,它显得那样的粗鄙、那样的简陋。那需要怎么做呢?希望在这上面有一点特征,就是在这样一个方方正正的建筑里面,画上一点古典主义的符号,将古典主义的东西抽象出来变形,变成一种符号,贴在现代主义的“方盒子”上。这批人认为,反对现代主义,但不能复古到古典主义。一定要向现代主义宣战,因为现代主义没有文化,现代主义是文化的沙漠,但可以用这样一种古典主义的符号来调侃现代主义、批判现代主义。这就成了一个时代特征,即是“后现代主义”。

再往后发展,基本上展现了各种各样的建筑风貌,已经总结不出什么流派了,因为多元化了,这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一个特征。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