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日进政日进,精神日新业日新。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26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切感受到对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生存发展而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自我革命的政治特质既是昭示于无形的核心理念,更是见诸于实践的深刻存在。尤其在推进“四个伟大”关键工程之当下,越是能拿出勇于自我革命的行动,就越能掌握改革发展的主动,使之成为见证复兴事实、迈向复兴伟业最基本、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从而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现实特点,不断开辟改革发展的新局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进步。
一、坚持自我革命就要破除“守摊思想”,始终保持岁增其智的昂扬状态
问题是墙也是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演进,都是在矛盾的不断运动中形成的。面对当前存在于思想认识中的层层迷雾、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阻隔,如果不能努力实现政治素质与知识素养方面的吐故纳新,就会产生落实上“挂空挡”、实践中“乱打仗”的现象,无法在推进“四个伟大”关键工程的道路上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观念上画地为牢,则实践中举步维艰。当前,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比如,置身改革发展新实践的时代背景,怎样自觉践行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如何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等。应当看到,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部分单位与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求稳怕乱的“守摊思想”。有的感到老路子好走、老经验好用、老办法好使,奉行“管你千条计,我有老主意”;还有的则害怕辛苦和劳累,总喜欢跟以前的老面貌比,跟身边的兄弟单位比,就是不跟改革形势与时代要求比。要想在思想与行动上破除这种安于现状、疏于创造的“等要靠”怪象,迫切需要我们在认真学习领会中,把讲话释放出的信号与来自实践一线的问号对接。通过把本单位的难题放到调整改革大背景下去思考,放到履行职能使命上去分析,放到面临的特定环境与任务中去把握。坚决破除那些不合时宜的“老套路”、损害公平公正的“潜规则”、制约科学发展的“土政策”,做到在服从大局中找准定位,在深化认识中破解难题,创造性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把既定的科学目标、工作蓝图变为现实,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二、坚持自我革命不能“凡事必找出处”,而要始终保持日异其能的担当精神
“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时刻在鞭策我们:改革是等不来的,也是等不起的。当前,少数领导干部虽言必称“深化改革”,但实际工作中往往文必寻据、行必问典,习惯于在思想上坐享其成、行动中墨守成规,如果任由这种把“乌纱帽”看得比干事创业更要紧的问题发展下去,敢为人先就会成为空话,改革发展也必将沦为空谈。
改革征程多艰险,决战关头勇者胜。历史反复证明:我们党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不忘“老祖宗”又不拘泥于“老祖宗”,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嬗变与飞跃,从而唤醒了最为广大的革命主体,凝聚起最为强大的发展伟力,并最终从“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创造出“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从这个意义上讲,方法服从于目的,方向取决于发展。具体到改革实践中,各级党委实施决策时的核心要求,是解决好“为谁而谋”这个根本问题。只要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积极推进社会进步发展的,实施方法步骤是科学合理的,一旦认准了就可以大胆决策,果断实施。尤其是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等待我们去迎接和化解。如果没有一点敢于创造、勇于创新的勇气和锐气,没有一种敢担责任、勇挑重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凡事捧着老祖宗的话奉为指南,照搬照抄上级指示,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就难以永葆青春,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就难以战胜,党在人民心中的凝聚力就难以进一步增强。从这个角度来说,自我革命从不是机械的否定,而是辩证的扬弃。因此,“不找出处”不是罔顾实际,而是更准确地贴近实践;“不谋于众”不是脱离群众,而是更好地服务于群众。各级领导干部要把精力和时间用在深入基层调研、听取专家咨询和借鉴先进经验上,把“谋”融入平时学习与日常工作里、体现在倾听群众呼声与社会需求上、落实到改善精神状态与单位面貌中,以谋划上的敢为人先,赢取事业上的勇立潮头,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保持勃勃生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