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理论新视野】曹洪欣: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作用(5)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怎样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作用?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曹洪欣指出,要发掘中医药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优势,发挥中医药在养生保健、疾病防治、健康养老、疾病康复等方面的作用,并从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中医对生命、健康与疾病的认知,中医养生保健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

(四)和调脏腑,阴平阳秘。

这个调养方法非常复杂,想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对脏腑的阴阳平衡状况有充分的了解,这就需要一位有经验的中医来指导才能实现。

人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核心,五脏六腑通过经络与体表相连。在人体“生长壮老已”的过程中,随时会出现脏腑不协调的现象,简单的不协调可以靠肌体自身来调节,长期的不协调则会致病。前些天我天看了一场冰上运动比赛,冠军得主本来是个很潇洒的小伙子,可惜长了一脸的青春痘。当时我心里就想,这里面有中医的责任。这种病是由于肺热肝火没能及时调理造成的,如果用中医的办法及时清肺热、清肝火,调理脏腑平衡,他就不会得青春痘。再比如说大家所熟知的过敏性鼻炎、季节性变应性鼻炎。这类疾病造成的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等症状,通过中医宣肺、疏风等方法治疗很快就能治愈。这种不怎么影响日常生活的病状,不治疗也可以忍受,但任其长期发展就会引起其他疾病,从过敏性鼻炎到过敏性哮喘、过敏性肠炎等。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在和调五脏的时候,经常会采用一些药食两用的食物,比如饮茶。中医把人的体质分为木、火、土、金、水五行,根据不同体质的阴阳盛衰,人们可以选择喝不同的药茶来调节自身体质,使其趋于平衡,这是中医防病养生的非常有效的途径。此外,穴位保健按摩等方法也是调节人体平衡的有效措施。

(五)修德养身,仁者寿。

《医学入门·保养说》中指出:“若识透天年百岁之有分限节度,则事事循理自然,不贪不躁不妄,斯可以却未病而尽天年矣。”中医认为仁义道德是长寿的基础。

中医的技艺是医术也是仁术,医者应该具有仁义之心和奉献精神,以能够帮助他人解决痛苦为快乐,不能片面的追求金钱利益。唐朝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有一篇论述医德的文章叫《大医精诚》。“大医”代表了中医里面医生的最高境界,“精诚”是说要达到医者最高的境界,必须兼具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直到今天,“大医精诚”是医生毕生追求的目标。

往往很多著名的中医大师都长寿,比如我的三位老师。我的硕士老师1933年生人,现在每周还能出五个半天的门诊;我的博士老师1922年生人,每周还能查一次房,出两个半天的门诊;我的博士后老师1918年生人,每天还会为几个病人诊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只要是业余时间看病、查房,都是分文不取的,正是这种崇高的境界他们延年益寿。反观之前落马的许多贪官污吏,有不少人手握重权却还把谋求私利视作人生目标,从这个角度讲,反腐败也可以视作弘扬中医“仁者寿”思想的一项举措。

了解养生保健的五个基本原则,作为一个健康的人我们该怎样去做呢?虽然中医常说健康从孩子抓起,但事实上大部分人真正意识到健康问题是从身体逐渐衰老开始的,女子是三十五岁与男子是四十岁后,应该更加关注健康,应该把握一定的中医知识和现代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构建适合自身特点的养生保健模式。

第一要注意饮食有节。首先是数量上的节制,不宜暴饮暴食或过度少食;其次,饮食的核心在于多样化,应全面的摄入营养,不能偏食。

第二要注意起居规律。适当休息、适当运动、适当安静的环境才能造就高质量的睡眠。许多疾病都是从睡眠质量不好开始,睡眠不好本身也是一种疾病,一定要及早治疗。虽然服用安眠类药物治疗睡眠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但难免会产生依赖性及其他副作用,因此中医更加主张用动静结合、形神共养的方法来提高睡眠质量。

我们都知道过劳有可能会造成形体和精神双方面的损伤引起疾病,有趣的是中医认为过度安逸也是一种致病因素。《黄帝内经·素问》中有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就是说总是躺着会造成人的气血、精气不足。

第三要提高适应能力,就是时刻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来应付各种突发事件。比如工作途中偶尔会有意想不到的状况发生,医生出诊看病时可能会碰到一位病情十分严重、治疗起来非常棘手的病人,也有可能碰到一位由于等待时间过长情绪变得暴躁的患者,这些情况都需要医生靠自身的适应能力去应对。

提高适应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培养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在学习了解新的爱好的过程中,适应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做到爱好但不沉迷。广泛的兴趣爱好可以令人保持朝气蓬勃的状态,积极向上的心态,有益维护人体健康。

第四要适当用中医药进行调理。中医调理的关键是使身体时刻处于平衡状态。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其中“全周期”包括从孩童到老年的全部人生历程。现在世界都在关注儿童用药出现的乱用药、用药不当、过度用药等问题。中医认为小儿是稚阴稚阳之体,应根据性别的不同、生长发育周期的不同、生理病理的变化来适当调理而增强体质。

对于老年人,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里特别强调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去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已超过1.5亿,60岁以上人口数超过2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社会的到来,中老年人怎样做到不得病、少得病,尽量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麻烦呢?

《素问·上古天真论》上讲:“(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也就是说女性从35岁开始、男性从40岁开始就逐渐由壮年步入老年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适当借助中医药来调理身体,以保持健康。遗憾的是大部分人理解的养生保健就是单纯的服用保健补品,并没有把握其关键精髓。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方面的能力会愈发显得不足,中医讲年过四旬,正气自半。经过几十年的消耗,身体里的正气不够了,从而导致气血两亏、气机不畅、血流不畅、代谢障碍等问题。因此,老人保健的关键是要“扶正祛邪”。所谓“扶正”,就是身体虚的状况要适当的进补。根据体虚的不同症状表现,中医可以判断出病人需要补什么,用什么药补。比如西洋参是补气的,阿胶、当归是补血的,麦东、石斛是补阴的,茴香、肉桂是补阳等。人开始步入老年以后,代谢速度明显减慢,会造成、气机不畅、瘀血阻滞、痰湿、毒邪等在体内积聚,单纯进 “补”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重要的还应“祛邪”。中医可利用药物和非药物疗法促进人体代谢,达到理气、活血、化痰、祛湿、排毒等目的。如三七活血,解决淤血的问题,天麻、茯苓化湿,金银花能解毒等。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