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深 爱之切》读后感:大地赤子  大爱情怀

《知之深 爱之切》读后感:大地赤子 大爱情怀

摘要:知之深,爱之切,彰显的正是总书记作为一个大地赤子的一种大爱情怀。这种情怀,体现在总书记热爱桑梓的家乡情结上,体现在总书记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上,也体现在总书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上。

《知之深 爱之切》一书,辑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正定县工作期间的讲话、文章、书信。两个月来,细细捧读此书,收获诸多的感动和感悟。书如其名,此书的每一篇文章都体现出对正定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工作事务的通透了解,饱含着对正定山川风物、人民群众、革命事业的诚挚深情。二十余载春华秋实,斗转星移,时光氤氲,书中所蕴含的家乡情结、改革精神、工作作风却历久弥新,值得我们世世代代学习借鉴。

一份热爱桑梓的殷殷之情

《正定翻身记》一文中对当时的正定有这么一段描述:“70年代初,河北省正定县曾以我国北方第一个粮食高产县而名噪一时。从那时起,它被一步步“逼上粮山”,成了闻名全国的高产穷县。这个沉重的包袱一直背了十几年。”来到一穷二白的高产穷县,这个才过而立之年的新任县委书记,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而是选择从了解正定,热爱正定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利用三年时间,带领正定人民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热爱正定首先从了解正定做起。三年来,他曾在正定县街头摆过桌子、发过调查表,也曾拜访过正定县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正定的田间地头留下过他的足迹,正定的工厂企业留下过他的身影。《知之深 爱之切》一文中,正定的文化古迹、历史人物,他如数家珍;正定的工、农、商、文、教、卫,他了然于胸;正定的改革发展、党的建设、社会民生,他胸有成竹,这些都是他了解正定、热爱正定的最好见证。

感情是在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些深入的了解,使得家乡人民与县委书记之间形成了一根牢固的感情纽带,正是这根无形的纽带,将正定县上之国家干部、下至普通百姓的思想观念统一了起来。思想的统一又带来了改革的希望,正定县迅速掀起了一阵“听不见人人喊改革,但处处在改革”的改革热潮,从而吹响了正定翻身仗的集结号。

总书记为什么能把一穷二白的正定发展起来?归根结底是因为他把正定当做自己的家乡,把正定的百姓当做自己的父老乡亲,他是带着感情在正定,带着感情在为官。

当下,我们的官员们大多也有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精神境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精神境界或多或少还是存在着一些功利的思想因素。有的官员趋利避害,有利益的肯干,无利益的推辞;有的官员避难就易,轻担子可以挑,硬骨头不敢啃;有的官员挑肥拣瘦,通都大邑争着抢,穷乡僻壤不愿去。如果大家都像总书记一样,把做官的境界再提升一个层次,多一些家庭情结、家乡情结,把老百姓的事情,当做自己家的事情来办,把为官之地的事情,当做桑梓之地的事情来办,我相信,再难办的事情也能办好,再难啃的骨头也能啃下,再难干的事业也能干成。

一股锐意改革的浩然之气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已经成为举国上下的发展大势,总书记深知,要改变正定落后的面貌,就要走改革的道路,而且要坚定不移的走改革的道路。然而,大凡新事物出现,总有人不理解,甚至非议、阻挠,改革也一样,必然会招来很多的反对者与非议者,必然会面临诸多的困难与阻力。面对反对和非议,问题和阻力,总书记是如何作好改革这篇文章的呢?

《让姜世谭们“弃盾舞双剑”》一文,总书记观点鲜明的表达了自己对改革者的坚定支持,毫不客气的反驳了改革非议者们的批评声音。《深化改革要在思想上“五破五立”》一文,进一步剖析了人们头脑中的陈旧僵化模式、不正确的固定观念,大胆提出了符合实际需要、有利于思想统一的新观点。这些文章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观点和做法,正是总书记做好正定改革文章的大手笔,也是他身上一种锐意改革精神的集中体现。

“他是不穿西服的改革者,锐意进取而锋芒不露”,作为一个锐意进取的改革者,他身上还有着锋芒不露的一面。当改革触及到干部群众利益的时候,他还是一个温和派,他主张“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动而不轰,斗而不伤”。

《他耕耘在正定的原野上》一文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农村变革的形势,需要有一批掌握商品生产知识的新干部。大家从全局出发,考虑一下自己是否具备条件。具备条件,40岁以上的也要留;不具备条件,就是眼下30岁也不能留。”基层班子调整,本是一个涉及干部利益的棘手问题,也是干部们为之忧虑的问题,对不适应形势的干部,这位“温和派”并没有采用“一刀切”的做法,而是对干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既安抚了人心,也完成了任务,可谓两全其美。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目前,我国的改革已然进入了“过河”这个过程的攻坚区和深水区,这是一个前景光明但又充满挑战的关键时期,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硬骨头”,也存在着不可预测的“激流漩涡”,没有一股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浩然之气,要趟过这条改革之河,便会面临失败的危险。当然,改革光有锐意进取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改革不能一蹴而就,改革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我们不能跳出了“右”的藩篱,又走进了“左”的怪圈,做急不可耐冒进主义者,做横扫一切的破坏主义者。正如总书记在书中所说,仅仅能斗争的改革者不是成熟的改革者。改革需要沉得住气,稳得住神,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像总书记一样,养一股浩然之气,做一位含笑进取的改革者。

一种求真务实的清新之风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没有深入群众就没有发言权,在正定工作的三年期间,总书记十分重视注重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从《到基层寻求“源头活水”》一文中,我们看到了总书记要求全县干部深入基层、注重调研的殷切期望;从《搞好教育文化事业》一文中,我们看到了总书记了解基础教育实际情况后作出的重要部署;从《大力发展商品生产》一文中,我们看到了总书记深入了解全县林、农、养殖等产业之后提出的宝贵意见。

从《人才对发展经济的作用不可估量》、《念好“人才经” 开拓翻番路》、《正定县念活一部“人才经”》等文章可以看到,为了完善人才机制,统一用才思想,正定县制定了广招贤才的九条措施;为了广泛的招揽人才,总书记亲自给专家学者和正定籍大学生写信;为了营造留才的环境,正定县积极提高人才的政治经济待遇,改善人才的生产生活环境。三年来,在总书记的大力倡导下,正定县“念活了一部人才经”,延揽了大批的专家、学者、大学毕业生,也培养了大批的本土干部、创业青年、技术能手,为正定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高、新、实”上下功夫》一文中,总书记提出:“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要有一个突破性的变化,就是要树立求实精神,抓实事,求实效,真刀真枪干一场。”抓实事、求实效突出表现在总书记“搬文山、填会海”的坚定决心上,“要彻底扭转单纯依靠会议和文件指导工作的作风“;突出表现在总书记提高办事效率的迫切要求上,“能当天解决的问题,就不要拖到第二天“;突出表现在总书记的督促干部履职尽责的切实举措上,“好的要表扬奖励,差的要批评,严重失职的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这种知实情、用实才、办实事的务实作风,也给正定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效。1983年,正定工农业总值27000万元,比1981年增长56%,人均收入372元,比1981年增长75%“;1984年,正定10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最高水平,工农业总值达到38650万元,比1980年翻了一番,人均收入达到478元。

2015年,党中央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对党员干部提出了“做人要实、谋事要实、创业要实”的具体要求,这与二十多年前总书记在正定倡导的求真务实作风,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当前,十三五已然起步,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形势喜人,形势也逼人,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时刻牢记总书记“三严三实”的教诲,发扬“知实情,用实才,办实事”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开拓社会主义新局面,创造社会主义新业绩,谱写社会主义新篇章。

知之深,爱之切,彰显的正是总书记作为一个大地赤子的一种大爱情怀。这种情怀,体现在总书记热爱桑梓的家乡情结上,体现在总书记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上,也体现在总书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上。全国8200万名党员,人人都怀揣这颗拳拳之心,养好这股浩然之气,秉承这种清新之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必定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