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线创新舞台到参政议政殿堂

从一线创新舞台到参政议政殿堂

摘要:刘红委员说,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没有全民科学素养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应该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刘红委员

来自“月球”的政协委员

“也许二三十年以后,人们旅游的目的地已经不再是到哪个省、哪个国家,而是到哪个星球。‘月宫365’密闭实验,最终的目的就是提供一个自己能够循环再生的系统,让月球基地、火星基地成为现实。”刘红委员坐在驻地的房间内,和记者解释着她正在进行的“月球”科学实验,而作为一名市政协新委员,她的提案则很接地气,关注科普尤其是青少年科技素养的培养,呼吁支持科普基地开放运行,充分发挥科普基地效用。

去年5月10日,“月宫365”实验启动,首批实验人员进入“月宫一号”。通俗地讲,这个实验就是创造一个密闭的生活空间,实验人员全天候封闭进行科研、学习、生活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刘红是月宫一号的总设计师,从“月球”回来,刘红委员关注的是科普基地的运行效果问题。她已经准备好了自己的提案:《支持科普基地开放运行,充分发挥科普基地效用》。

刘红委员说,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没有全民科学素养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应该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根据调查,北京市目前拥有大量的科普资源,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批准挂牌的科普基地就有371个。对于这些基地,北京市前期都投入了经费进行建设。但是只有博物馆、科技馆这些专门面向公众的科普基地有运行经费预算,大学和研究院所的科普基地都没有专门的运行经费预算,因此不能聘用专职或者半专职人员负责科普基地的日常接待来访的管理工作,而仅靠志愿者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少年儿童对各方面科学知识普及的需求。

她建议北京市设立支持科普基地运行基金,支持北京市的科普基地的日常运行,吸引更多的人走进科普基地,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本报记者 孙颖 X133  

小香玉委员

让艺术家走到人民中间

著名表演艺术家小香玉是豫剧大师常香玉的传人,她15岁演花木兰一举成名,现任北京绿谷小香玉艺术学校校长。小香玉说,今年是她第一次担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很期待。“来之前我就在琢磨提案,要建言献策。”而小香玉今年带上两会的提案是要让艺术家走进人民需要的地方。

小香玉比较关注远郊区的艺术教育。她说,北京城六区的艺术软硬件资源很好,但远郊区由于地理位置远,艺术发展有些薄弱,老百姓的艺术生活,尤其是青少年的艺术教育出现“短板”,更需要专业、有爱心的艺术家传播艺术。

“作为艺术家或者从事艺术相关工作的人才应当心系艺术文化的担当,将舞台搭建在基层,用艺术‘滴灌’远郊区老百姓的生活,培养艺术人才,平衡教学。”在小香玉看来,让艺术家走进人民需要的地方能够推动高雅艺术与远郊区多方面的深度融合发展,让更多老百姓与艺术文化产生精彩碰撞。而艺术家们也能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更贴切社会现实的优秀艺术作品。

1994年,小香玉在山西创办了“小香玉希望艺术学校”,之后又在北京平谷办起了绿谷小香玉艺术学校,设置了戏曲、舞蹈、器乐等课程,保证每个学生能掌握一门乐器、会跳一支舞、会唱一段戏曲。小香玉说,在此过程中,她也受益匪浅。“少年强则国强”,小香玉说,就像优秀的传统戏曲文化,需要被保护、创新与传承。

“其实很多艺术家都愿意做公益,很多远郊区的学校也有这种需求,但是二者之间缺少的是对接的渠道。”她建议,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培养艺术骨干队伍,促进远郊区的艺术教育。

本报记者 张蕾 J009  

宋慰祖委员

从人大代表到政协委员

昨天,市政协委员陆续报到,宋慰祖委员虽然是首次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参政议政,但他带来的多项提案都引发了记者们的关注,尤其是共享单车问题。他认为目前共享单车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立法。

宋慰祖说,共享单车符合产业发展的模式和方向,方便了市民还实现了绿色出行。然而,尽管共享单车在不断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比如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法律法规,运营体系的模式和机制不完善等等,所以很多共享单车都成了昙花一现。

在调研过程中,宋慰祖进一步发现,有的共享单车押金不能退,这就引发了企业无偿占有用户资金的问题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其实是因为在现行的法律法规当中没有任何有关共享单车的法条,这种突然发生的行为没有法律手段来约束了,也自然没有人监督了。”因此,宋慰祖认为,这需要从立法方面来解决问题。目前,本市尚未出台任何有关共享单车的法律法规,而用立法来规范共享单车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此外,社会上还大量存在随意乱扔和破坏共享单车的现象,宋慰祖说,这些都需要企业来研究盈利模式和运营机制,需要企业、政府、社会多方面努力。

此前,宋慰祖是市人大代表,今年首次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参政议政。宋慰祖是民盟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曾担任市人大代表10年,几乎每次参加两会都会带来很多议案,他所关注的领域涵盖交通拥堵治理、居家养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首都功能疏解、大气污染治理等。谈起身份的转变,宋慰祖坦言,以前当人大代表,更多的是对政府和单位的监督,而成为政协委员之后,他将更多地从业态发展的角度建言献策,让政府更多了解产业特点和产业发展模式机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未来几天里,他将以政协委员的身份为北京的发展建言献策,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履行好人民赋予的职责。

本报记者 叶晓彦 J224   

聂一菁委员

从两会记者到政协委员

北京电视台主持人聂一菁虽然是今年北京市政协会议上的新委员,但是她对于北京两会却一点都不陌生。聂一菁告诉记者,自己自2008年起便作为记者参与到北京两会的报道中,已经经历了十个年头。今年再次出现在两会上,却是以新委员的身份,于她而言,既有熟悉感,又有新鲜感。而北京环保公益大使的另一重身份,使得聂一菁在准备的提案中自然缺不了有关环保的话题。

聂一菁告诉记者,这十年来,她通过采访委员、代表来传递社情民意。今年她自己成为一名政协委员,感受到肩头的责任和使命更加重大。“我将结合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观察与思考,传递我关注到的百姓心声。”聂一菁说。

聂一菁还有另一重身份,就是北京环保公益大使。自2013年开始,聂一菁受聘成为首届北京环保公益大使。在此之前,出于个人的热情,她对环保事业就已十分关注。成为环保公益大使后,聂一菁开始接触到大量的环保工作,从而使得她个人的环保知识和专业化程度有了大幅提升。“做环保公益大使已经有5年时间了,这之中既有观察,又有参与,也有很多思考。”基于这5年来的总结,聂一菁带来了一个关于推进垃圾分类的提案。

聂一菁说,她关注到北京作为超大型城市垃圾分类的压力非常大,垃圾分类做不好,对于城市污染的影响非常严重。她发现,现在还有很多人对于垃圾分类的问题仍然不重视,因此建议进一步做好宣传普及推广工作,让普通市民在家庭生活中能够真正做到垃圾分类,从源头抓起。此外,建议以区域为单位建立垃圾分类的中间站,让垃圾离开家庭后,在小区或者一定区域内继续做好分类工作,并能够以分类的方式进入城市终端系统。

本报记者 张蕾 J009  阎彤 摄J124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