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晓云: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审美理想和士大夫的人文情怀(16)

摘要:在中国古代,各个学科是联系在一起的。而历代的文章、诗词、绘画和书法,乃至于音乐,也是一个组合体,绘画中有音乐,音乐中有哲学,书法中有情怀。由此可见,哲学的载体可以是文章、诗词、绘画、书法,甚至音乐。除了文字以外,哲学有时也会出现在一幅书画里,本期报告中中央美术学院博士戴晓云女士与我们共同探讨了书画所表现出的哲学,即文人士大夫在书画中所寄托的审美理想和人文情怀。

图片4

五代 周文矩《文苑图》

我们可以看到图中有几个瘦金体的字,写的是“韩滉文苑图”,这应该是宋徽宗的题字。因为这个题字,大家一直认为《文苑图》是韩滉的作品,直到发现《琉璃堂人物图》与《文苑图》的关联性。前者的创作者是周文矩,后者也是一样。

最后概括一下这次讲座的主题。无论诗、词、书、画哪一种艺术形式,都能体现士大夫们的人文情怀甚至是家国理想,这种情怀不是人人都有的,有时它需要物质的支持,需要精神层次的支撑,需要长时间的积淀。

张璪说“中得心源”,人心中有什么东西可以长久地、不可抑制地打动人心呢?一种是“闲”,这种闲不是闲得无聊的闲,而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坐究四荒”非常重要,就是要去思考客观世界是什么样子,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这可以称为一种理想。现代人对理想的定义变得很具像,实际上在古代,很多抽象的东西都可以引申到理想中来。理想没有高下之分,也不一定是现实中可以实现的愿望,好比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种理想是没有边际的,甚至有些抽象,但他就是能从自己的思想中得到想要的东西。再有就是心胸气度,有的人很局促,有的人很大度。

还有家国理想,比如宋徽宗。当然他做得还不是很好,因为他太过文人气,忽略了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决断力。徽宗对文人很重视,因此当时的文学艺术水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提高,文人治国也使当时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个显著的弊端,文人不会打仗,无法抵御外族侵略,宋代的国力事实上是很弱的。历史上的各个朝代,开国的第一代君王一般都是在马背上得天下,最初建立并发展国家的可能还是武将,但是往后就需要各个方面的人才了,理想的状态是最终达到政治家治国的状态。

这就是我心中的人文情怀。谢谢大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