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晓云: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审美理想和士大夫的人文情怀(6)
摘要:在中国古代,各个学科是联系在一起的。而历代的文章、诗词、绘画和书法,乃至于音乐,也是一个组合体,绘画中有音乐,音乐中有哲学,书法中有情怀。由此可见,哲学的载体可以是文章、诗词、绘画、书法,甚至音乐。除了文字以外,哲学有时也会出现在一幅书画里,本期报告中中央美术学院博士戴晓云女士与我们共同探讨了书画所表现出的哲学,即文人士大夫在书画中所寄托的审美理想和人文情怀。
二、富有禅意的诗和画
唐代是一个神奇的时期,不仅诗歌和绘画的创作达到了巅峰,文学和艺术理论也都站到了一定的高度,前面提到的张璪就是作出突出理论贡献的代表人物。
大家对宗教了解吗?中国有道教、佛教、儒教。其中,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佛教由印度传入;儒教是儒家文化,严格来讲它不能称之为“教”,因为它不像道教、佛教有相应的节日习俗及仪式,这一点目前在学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佛、道两教一直在不断地相互学习中发展壮大自己,同时又与儒家文化发生关联,三种思想的交互碰撞开辟了许多新领域,并在唐宋时期达到了一个高点。
中华传统文化是由儒释道三教共同组成的,具有绵长的生命力,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从未被佛教和道教超越。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曾以极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成功地将其他文化同化融合,这得益于唐朝以前的积淀,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在我们来看诗境的绘画,主要以山水画为例。
隋 展子虔《游春图》
上图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隋朝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这幅图经傅熹年先生鉴定是摹本。傅熹年先生是搞建筑的,但他在书画鉴定方面也很有名气。他发现《游春图》里的建筑形制是宋代的而不是唐代的,因为建筑本身带着时代烙印,所以这幅图很可能是宋摹本。我今天要讲的是,看到这幅画以后,大家会不会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人们办画展、看画展,就是因为画作能产生极大的美感,给人以审美愉悦。
-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生态河、文化河,大运河在传承中书写“焕新”故事2024-07-07
- 旅游+非遗双向赋能激发新动力2024-06-12
- 假期首日36.58万游客公园里体验传统文化2024-06-09
- 中国社会科学网:读方志 游中国2024-04-30
- 新时代推进全民美育的路径探析2024-04-18
- 从简牍看文脉传承2024-04-12
- “一带一路”上的敦煌文化及其时代底蕴2024-03-15
-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华民族的创新理念与新时代的创新之路2024-02-23
- 岁时饮食中的人文情怀2024-02-20
- 习主席的小客人们这样看中国2024-02-01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乘“热”而上,“避暑经济”燃旺消费热情
- “北京方案”塑造全球数字友好城市新范式
- “政策+科技”筑牢大国粮仓
- 把握科学编制中长期规划的“三性”要求
- 【党员课堂】曹永栋:新时代反腐倡廉的制度设计与价值观培育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刘岳:雄魂八十年 一脉英雄气——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之英雄气概、必胜信念
- AI技术何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 看北京如何“点数成金”
- 深化“政策找人”,确保应享尽享
- 【廿四节气·小暑】温风打头阵,小暑悄叩门
精选视频
【强国建设·专家谈】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党员课堂】新时代反腐倡廉的制度设计与价值观培育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