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理论新视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对教育的需求(2)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对教育的需求(2)

——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的认识与体会

摘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奋力推进科教兴国战略,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培养出政治合格、专业强、技术精、全面发展的人才队伍做出新的重大贡献。

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现有教育结构单一,供给方式呆板,无法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要,不能充分满足人们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形式的教育进行多样化选择的需求。此外,由于教育的供给方是有层级的单一主体与教育需求方平等公平多样性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也需要在促进多主体办学和教育供给多样化的同时,强化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更为突出的问题是改善教育管理。现有优质教育资源需要通过政府资源配置以及师资政策、招生政策的完善让人民体验到公平与效率。同时需要简政放权,让“管办评分离”和“放管服”改革到位,发展第三方教育评价,通过专业评价把过重的学业负担降下来,并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增加教育过程中各方面的快乐程度。

三、建立有序选择机制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对教育的需求

如何获知人民美好生活对教育的需求?有人想当然地认为只要瞄准了人民关心的教育突出问题就能满足人民对教育的需求。

而现实的情况是人民美好生活对教育的需要集中表现为接受优质公平实惠的教育需求大增。不同的人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存在差异性。同时,教育主体需求也是多样化的。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是由人的天性的多样性定的,在教育条件不好的时候由于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多样性的表现就被掩盖;随着教育条件的改善,教育主体需求的多样化就逐渐显露出来。在“有学上”时,“上好学”的需求产生了;每一个人心目中好教育、好学校的具体标准又是各不相同的,同一个人对“好”的要求也是随时间发生变化的。

就当下而言,上优质而又实惠的学校成为普适度高的选择。尽可能少支出而得到高回报已成为多数人选择教育的普遍取向,越来越多的人将优质作为第一选择,将实惠作为第二选择,在二者不可得兼时有条件的家庭就会花钱买优质。

对优质教育需求随经济条件水涨船高。民众的教育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只要经济条件稍有改善,父母就尽可能抬高对教育的需求。有经济条件的村民都将自己的孩子送进镇上或县城学校就读;城镇居民中条件较好的又将自己的孩子送到更好的城市学校就读;城市居民除了竭力让孩子在当地挤进自认为优质的学校外,还在设法将孩子送到国外就读,留学低龄化现象日益扩大。多样化需求从乡村到城市形成梯级变化链,每个需求不同的人处于这个链中的不同位置,并且随着自身各方面条件的变化都可能改变需求。

越来越多的人不能满足于教育的单一供给,人们对教育的多元需求增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教育选择意识增强,在幼儿园和基础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投资增长迅猛,对私立学校、学前教育、课外辅导需求旺盛。此外,选择“在家上学”、新私塾等其他教育形式也呈增加态势,反映出公众教育需求的多样化。

多样化的需求驱动教育多样态发展,有限教育资源如何满足多样化需求,不同学校怎样为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机会,实现不同个体和社会的发展,成为教育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任何人、任何机构都不能替他人回答他的美好生活对教育的真实需求是什么;任何研究都只能真实记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而不能进行过度的引导,管理部门更不能想当然地认为用控制的方式替代人民美好生活对教育需求的自主选择。

解决这些问题,简单限制选择与选择无序都不利于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只能通过建立有序的选择,建立多样化的学校,一方面满足个体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性的需求,才有可能更为有效地通向人民美好的生活。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奋力推进科教兴国战略,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培养出政治合格、专业强、技术精、全面发展的人才队伍做出新的重大贡献。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