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尧:传统审美在戏曲中的表现(5)

摘要:中国传统审美来自于中国哲学,因此与西方国家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一样,这一点在我国的国粹——戏曲中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本期报告中,中国戏曲学院张尧教授从中国式观演关系与戏曲表演的美学特征、四大行当的划分标准及传统戏曲审美的当代价值等方面与我们分享了中国戏曲及传统审美的别样魅力。值此新春佳节,张尧教授与宣讲家网共祝广大网友狗年大吉、阖家吉祥、万事如意!

二、戏曲的四大行当是如何划分的?

行当是戏曲中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以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为例,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等特征,京剧可划分为四大行当,分别是生、旦、净、丑。

(一)生行

生行是京剧艺术中的第一大行,可细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红生等几个门类。

1.老生

老生是对成年男子形象的一种统称。按表演特点分为文老生、武老生。文老生又分为唱功老生和做功老生(又叫衰派老生,指戴白色“髯口”,扮演年纪衰迈或生活窘迫的人物)。

成年男子一般都会长胡子,戴着胡子的男性形象就归在老生行当里。在戏曲特别是在京剧中,我们管胡子叫“髯口”,比如说美髯公关羽,如果说成了美胡子,不仅显得不够严肃,还会闹出笑话来;要说美髯公(关羽)夜读春秋,人物形象马上就不一样了。

髯口的颜色分为黑色、黪色(有黑有白,掺在一起)、白色,分别在剧中代表青壮年、中年、老年三种不同的年龄阶段。髯口的佩戴

不是靠胶来粘在脸上的,而是通过特殊的工具把它拴住,扣到演员的耳朵上固定。戴上髯口后,从正前方看,胡子在上唇外侧的高度,既不能咬在嘴里,也不能翻到鼻子上去。

髯口是塑造人物的工具。比如在表现人物情绪时,气得发抖了,演员就会把眼睛一瞪,髯口也得跟着抖起来,这是人物内心外化的一种体现。再比如说要表现剧中人正在思考,演员会转动眼珠,并用一只手捻髯口(也有用双手的)。

1

行——老生

我们来看一组老生的图片。

上图中有三个老生人物形象,中间的一位戴着白色的髯口,手是弯曲的,一看就知道岁数很大了,恐怕要60岁往上,当然这是古代人的形象。现在我们有很多男同志身体都非常棒,60岁了还保持着须发皆黑也是有可能的。花白的眉毛和胡子,略微有些弯曲的手掌,从这位老者我们可以看出,戏曲塑造人物是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基础的,但与此同时也进行了艺术夸张,毕竟现实中老年人的胡子不可能白的那么纯粹、潇洒、漂亮。

左边照片中的人物戴着黑色的髯口,塑造的是杨四郎。四郎探母时年龄不大,仔细对比他和中间的老者,两人握拳的姿势和身段都有明显的不同。这两个人物形象都是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先生塑造的,一个是《四郎探母》中的杨四郎,一个是《清风亭》中的张元秀;前者属于唱功老生,后者属于衰派老生,也就是做功老生。

右边照片中的人物饰演的是老将黄忠,属于武老生,也叫靠把老生,出自《定军山》。大家可以看到他戴的髯口是白色的,同时背后扎着靠旗,这说明他年纪虽大但宝刀未老,仍是五虎上将,可以上阵厮杀。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