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舆论引导(2)

浅谈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舆论引导(2)

摘要: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此,每一位有民族自尊心与责任感的国民都不能不倍加警惕并坚决回击。

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特点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历史虚无主义借助自媒体平台传播呈现出新特点,主要是:

政治化。毛主席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否定现实是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历史虚无主义反映的是对待现实态度的政治问题。本质上,历史虚无主义与党争夺理论的制高点和话语权,妄图把批判的矛头引向党的指导思想,制造思想混乱。而作为行为先导的思想一旦出现问题,就容易转化为现实行动,增加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对此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碎片化。碎片化是自媒体传播的特点,也是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的特征。历史虚无主义将原本逻辑体系严密、内在有机统一的历史观化整为零,随意地编造、篡改历史情节,切换历史场景,通过从公众关注点的某个历史问题、历史人物切入,用貌似“客观”的小细节小故事来剪裁歪曲大历史,断章取义地把一些历史事件不顾前因后果地任意剪裁。这种“发于细节、止于细节”的“碎片化”传播,往往将原本内在有机统一的历史理解为某些“细微”的历史个案的分布、组合与拼凑,难以解释历史的主流与本质、主题与主线。

隐蔽性。在传播方式上,历史虚无主义更多地是利用微信等自媒体进行传播。由于自媒体更加注重点对点的互动,“圈子”现象明显,基本在同学、同事、亲朋好友间传播,使其发布的信息具有一定的私密性。特别是在朋友圈中设置消息壁垒,需要加入其中才能阅读、评论和转发相关内容,信息的传播因“链条”的拉长而容易规避监管,且不容易取证。在表现形式上,历史虚无主义假借学术研究、理论创新的幌子,采取网络短视频、文学艺术作品、专业研究成果等不同形式的“外衣”,以掩饰它的政治意图和意识形态色彩,极其具有迷惑性和煽动性。

渗透析性。受众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话题与一定时期中的负面社会心理相适应,往往具有同质性的心理认同基础,一般不易形成观点的分歧。从这个角度看,历史虚无主义大多呈现出一种潜隐的阅读与传播状态,较少会形成引起激辩的显性舆论漩涡。公众对历史虚无主义观点也就缺乏批判和辨析。但与学术领域相比,这种传播状态的危害性更具有欺骗性、迷惑性和渗透性。

挤压历史虚无主义生存空间的对策

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此,每一位有民族自尊心与责任感的国民都不能不倍加警惕并坚决回击。

强化主流价值观念引导。应增强运用主流话语平台的自觉性,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正能量,追踪热点解疑释惑,及时积极回应发现的问题,增强正面舆论的影响力。强化平民意识和微观视角,兼顾自媒体消费群体年龄和心理特征,综合运用文字、漫画、视频等新媒体音、形、意表达方式,使主流话语的传播更具亲和力,提升文化产品的接受度和吸引力,更加润物细无声。积极发挥论坛、微博、微信等话语平台的互动作用,解决正能量贴近舆论呈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以取得更好的传播实效。

加强网络法治化建设。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并不意味着它是法外之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关键在于加强网络舆情监管,从根本上切断其传播路径,从法治上保障自媒体空间安全,营造风清气正的自媒体舆论环境。一方面,要完善法规制度。法律是对各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刚性调控,必须根据社会发展不断完善。在法律一时难以出台而相关领域又亟待治理的情况下,可以制定以遵守公民合法权益、公共秩序和信息真实性等为“底线”的网络法规,让信息在法律的“把关”下自由传播。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惩戒机制。对在自媒体上蓄意系统性编造和传播历史谣言、诋毁历史人物和革命领袖的言行,要旗帜鲜明地予以及时澄清、依法惩处,而绝不能遮遮掩掩、吞吞吐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提供渠道和空间。

充分利用大数据。针对被历史虚无主义者虚无和歪曲的历史内容,充分利用大数据对中国近现代史、党史上的关键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进行梳理研究,实事求是地展现历史原貌、有的放矢地开展拨乱反正工作,使专家学者能够根据史实,反驳抨击不实言行,让公众在自我阅读中了解历史,从而客观上减少历史虚无主义对公众的消极影响。

积极培养网络“大V”。意见领袖既可以是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放大器”,也可以是阻断或消除其影响的“防火墙”。要善于培养和使用一批具有丰厚历史知识、深知自媒体传播规律的意见领袖,使其在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片面引用和剪裁史料而设置的“历史陷阱”时,能旗帜鲜明地敢于发声、善于发声,积极引导舆论导向,把自媒体作为传播正史,驳斥错误言论的重要阵地,以历史事实和历史规律来激浊扬清。

提升公民历史素养。当前,由于“信息不对称”,相当一部分公众因无知而认同历史虚无主义的某些观点。因此,在自媒体上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有效方法,就是在公众心中刻下历史的图谱,筑起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高坝”。主要是加强党史革命史国史的教育研究,运用互联网思维探索历史教育的新形式、新渠道,让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多地与正史“亲密接触”,把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碎片”放在历史事实中定位,最大限度地挤压历史虚无主义的生存空间。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