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115位政协委员联名签署并提交的《关于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的提案》,明确提出了“由全国人大制定《全民阅读法》、国务院制定《全民阅读条例》”的建议,也就是建议为全民阅读立法。全民阅读立法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全民阅读形势非常之好。全国有400多个城市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北京阅读季”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七届,在全国产生了较好的影响;“深圳读书月”也已经举办了十八届,这都是了不起的事情。
2017年,《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出台,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全民阅读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阅读工作所需相关经费按规定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将全民阅读设施建设纳入本级城乡建设规划。国家“十三五”规划也首次提到“推动全民阅读”。2016年12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好形势。
但是,这同时也是非常令人忧思的时期。在这么好的形势之下,大家是不是都在读书?是不是都有能力读书?千万不能到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那天,红旗一挂,横幅一打,领导一讲话,学生们一起出来诵读,然后散会,回家就不读书。这样久而久之,全民阅读很可能变成一场成年人的娱乐,成为社会娱乐活动。
依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所发布的国民阅读相关报告,我们不难发现:国民阅读率逐年持续下降,如1998年18岁以上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60.4%,此后逐年下降,至2006年跌破50%,为48.7%,这意味着超过半数的成年人一年中没有读过一本书。成年国民阅读率在2008年总算止住了下滑趋势,慢慢回升。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综合阅读率为79.6%,包括手机阅读、Pad(平板电脑)阅读、期刊阅读、报纸阅读等阅读方式。
什么叫国民图书阅读率?一个人一年当中读过一本书,就算是你参与读书了,在国民图书阅读率里面就是正的百分比。对很多人来说,可能一年当中确实没有拿起过一本书,拿起一本书可能还读不懂、读起来费劲、不想读。
在人均阅读量方面,2014年我国国民的人均纸质书阅读量为4.56本,2013年是4.77本。因此,我们现在面临一个忧思:政府拿出更多的钱,大家可以得到更多好书,国民阅读率升上去了,但是国民阅读能力依然没有上去。国民阅读能力的增长是困难的。那么,国民阅读能力增长靠什么?就要靠我们每个人从阅读中感受快乐,从阅读中学习阅读。阅读方法很重要,但是方法不是最主要,最主要的是拿起书来阅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