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震宁 陈恒华:【与作家、名校校长对谈】校园阅读是全民阅读的根基(3)

摘要:读书是可以像吃饭、睡觉一样美好而幸福的事。校园阅读是一条漫长的路,需要孩子努力,需要家长引导,需要学校呵护,更需要全社会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让书籍陪伴我们,让我们和作家、名校校长一起来谈阅读,一起过属于读书人的节日。

我为什么重点讲校园阅读?校园阅读怎么读?这是一个问题。如果校园阅读没有开展好,全民阅读难以持续。全民阅读可持续的发展必须从校园开始,从婴幼儿开始抓起。欧美国家是从0岁就开始培养孩子阅读,6个月左右到1.5岁开始带着孩子要翻书,告诉他阅读的感受,引起孩子阅读的兴趣,接着就要开始安排亲子阅读。同时,在幼儿园有幼儿园的阅读,小学有小学的阅读,初中有初中的阅读,高中有高中的阅读。首先引起阅读的兴趣,然后养成阅读的习惯。

9岁到13岁是养成阅读习惯最重要的时期,如果这个时期没有养成阅读习惯,此后就要费更大的功夫。我自己回忆,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母亲喜欢读长篇小说,我跟在她后面读,一本一本地读,慢慢就读出兴趣了。上了初中,有了图书馆,于是就有了比较好的阅读量。所以,校园阅读要从家庭阅读开始,家庭阅读是打下基础的最重要阶段。孩子6岁以前是品格养成的重要时期,品格里面也包括对图书的态度、兴趣。进入小学以后,应该有科学安排的阅读。小学与初中之间是培养阅读能力、阅读习惯最重要的时期,这个阶段一般是9岁到13岁。13岁之后,包括大学之前,就是一个中学生的阅读,应该有一定的阅读量。当然,还有大学的校园阅读,也应该重视。

我为什么要特别重视大学阅读?2015年美国排名前十的大学,比如哈佛、哥伦比亚、耶鲁,它们的图书借阅率前四名分别是柏拉图的《理想国》、霍布斯的《利维坦》、马基亚维利的《君主论》、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而2015年中国几所著名大学普遍上榜的书籍是《平凡的世界》《三体》《盗墓笔记》《天龙八部》《明朝那些事儿》。从这里面,我们可以感觉出来,东西方的阅读喜好是不一样的。前者更理性,我们更感性;前者更学术化,我们更文学化。因为东方特别是中国,是文学的国度,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里有没有大学生非专业化阅读的趋势呢?

校园阅读特别是中小学的校园阅读,是全民阅读的根基。只有一代又一代的中小学生成长起来了,国民阅读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否则,到六七十岁再捧着书去读,读起来会非常困难。总而言之,读书要从中小学生开始培养,只有这样,国民阅读状况才能得到真正的改善,全民阅读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