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改革 读懂中国

摘要: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与时俱进、一往无前,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中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充分显示了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这“两个相互”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鲜明特点和成功经验。

中国改革开放是20世纪和21世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最重大事件之一,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当前,国内外都存在着需要“读懂改革”、“读懂中国”的问题,特别是那些对我国抱友好态度的人士,他们非常希望了解改革开放为什么能够深刻地改变中国?国内一些党员干部也非常想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一、改革是中国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1.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对这一历史性变化有三种不同的概括:第一种是言简意赅的描述,第二种是用老百姓切身感受的变化来描述,第三种是用党的文献精神来描述。“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产业门类齐,稻麦遍地香,神州遨太空,国防更坚强”。这是第一种言简意赅的描述,是2016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的一段话。总书记意在告诉大家,孙中山先生当年描述的蓝图,今天在中国已经实现。

第二种用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的变化来描述。改革开放40年的深刻变化,老百姓是有深刻体会的。20世纪70年代,老百姓的家庭消费水平是百元级,“三转一响一咔嚓”——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相机,就是高档的生活。20世纪80年代,老百姓家庭生活水平升级到千元,标志是“三机一箱”---电视机、洗衣机、录放机、电冰箱。20世纪90年代,老百姓家庭消费水平上升为万元级,标志是“两电一调”——电脑、电话、空调。今天,老百姓家庭生活水平普遍达百万元级,一般家庭都有汽车、住房,旅游成为重要的生活方式。

第三种用党的文献精神来描述。“党的文献”主要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的系列论述,尤其是最近的两次讲话,一次是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另一次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这两次讲话是对我国改革开放40年历史性变化的最权威的解读,具体有四个方面:

第一,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4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9.5%。对外贸易,按照美元计算,年均增长14.5%。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富裕,从贫困走向全面小康。再过三年,全体中国人就将迈进全面小康,提前完成联合国对发展中国家关于脱贫的要求。

 第二,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40年,我国主要实施了三种方略:一是既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二是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三是既“摸着石头过河”,又注意加强顶层设计。在实施三种方略的过程中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的概括,也是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成果的意义的概括。

 第三,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国内进行了五次主场外交:第一次是2014年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北京雁栖湖召开;第二次是2016年9月10日二十国首脑杭州峰会;第三次是2017年5月14日在北京市召开“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第四次是在2017年9月4日“金砖国家”首脑厦门会晤;第五次是2018年4月10日海南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从五次主场外交可以看出:这是我们办了多年来想办而没有办的事,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

第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了中国贡献。改革开放40年,我国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加入世贸组织、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应对金融危机做出贡献,充分体现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我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超过30%,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力源。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方面,我们提出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设新型国际关系。这些目标和建议已经写入联合国的重要决议。在推进绿色发展、消除贫困方面,中国也走在世界前列。

2.改革是40年我国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对此都作过深刻阐述。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回答了我们党为什么会在1978年提出改革,而不是在其他年份启动改革。他有一段话深刻地阐明了这一问题,“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后,多年来没有制定出为发展生产力创造良好条件的政策。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得不到理想的改善,国家也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这种情况,迫使我们在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决定进行改革。”他还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江泽民在上海市考察工作时曾强调:“没有改革,我们就不可能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我们的事业就不可能顺利前进。”胡锦涛在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年的深刻变化时指出,“我们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国外许多知名人士也对中国道路和取得的成就给予肯定。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说,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命运彻底跳出了近代史以来的下降通道。中国的改革最复杂,也最成功。世贸组织前总干事帕斯卡·拉米说,自从邓小平决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体制就呈现出很多优点,中国是在经济领域犯错误最少的国家。美国著名学者奈斯比特说,中国没有以民族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在未来几十年中,中国不仅将改变全球经济,而且将以其自身模式来挑战西方民主政治。他还多次说过,中国几乎每一天都有精彩的故事。哈佛大学教授、软实力理论的创立者——约瑟夫·奈说,中国的经济增长让发展中国家受益巨大,中国独特的发展模式也被很多国家视为可效仿的榜样。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倡导的政治价值观念、社会发展模式、对外政策在国际社会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和共鸣。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全球知名企业家和慈善家比尔·盖茨、奥地利总统范德贝伦等,也纷纷点赞中国。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