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毛泽东思想精髓的哲学基础(2)

【2018-08】毛泽东思想精髓的哲学基础(2)

“打仗的时间、分做群众工作的时间乃是一与十之比的”——群众路线思想中的群众史观

马克思反对费尔巴哈从感性直观的角度理解对象和现实,他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世界是在人民群众的劳动过程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世界历史是无产阶级人民群众通过自身的劳动实践而进行的一个过程,无产阶级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最主要也是最坚实的力量保证。因此,马克思提出无产阶级人民群众需要通过自身变革现实的伟大实践,推翻一切剥削制度并最终使全人类获得解放。

这个伟大的哲学原理同样蕴含在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实践的系统思考中,其群众路线思想相对成熟的标志就是古田会议。会议之前,毛泽东就明确提出,红军“打仗的时间、分做群众工作的时间乃是一与十之比的”。正是基于这样深刻认知,在1929年古田会议上,毛泽东鲜明指出,红军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由此可见,他深刻认识到走群众路线,发动群众战争是克敌制胜的不二法宝。如何将人民群众有效的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是当时中国革命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中曾经走过不少弯路。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中国共产党没有意识到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农民阶级占据了人民群众的绝大多数,而工人阶级只是一小部分。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意识到要掌握政权,首先要掌握人民军队,而人民军队离不开人民群众,于是毅然把红旗插上了井冈山,建立起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并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当探索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条道路以后,我们党就开始放手发动群众。长征路上,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红军就失去了信仰的力量,也不会保留下星星火种。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之所以会选择制造骇人听闻的“千里无人区”,除了他们灭绝人性的殖民计划外,他们更害怕我们党的军队和人民群众建立紧密的联系。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均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强力支持。因而,抗战胜利的最深厚力量根源,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只有把敌人引入到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我们的战争才能够取得胜利。

中国共产党自革命战争年代起就坚定不移地走马克思主义道路,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组织发动人民群众作为各项工作的重点。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的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深深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发动人民群众,集中群众的智慧,发挥群众力量,才能够彰显中国优势,体现中国力量。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