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思想 站在最前沿

把握新思想 站在最前沿

——四川省宜宾市委宣传部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在第五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改革开放40年,是我国逐步消除贫困的40年。40年的持续奋斗,让7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现在,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就要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脱贫攻坚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为了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2012年起,四川省宜宾市委宣传部作为市级部门定点帮扶高县大窝镇大屋村、陈坳村。在近七年扶贫工作中,宜宾市委宣传部的帮扶干部不断地在帮扶实践中思考,群策群力,勇担重任,为群众排忧解难,实实在在地当好扶贫战线的“八大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扶贫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从人民利益和幸福出发,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要求“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把扶贫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对脱贫攻坚提出了“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在扶贫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自“看扶贫、讲扶贫、抓扶贫”,强调指出“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为了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号召,自2012年起,宜宾市委宣传部作为市级部门定点帮扶高县大窝镇大屋村。经过全体干部职工三年多的努力,大屋村一举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发展起了茶园生产基地,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幸福美丽新村”。2015年4月,宜宾市委宣传部调整帮扶高县大窝镇陈坳村,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产业发展,目前,陈坳村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脱贫攻坚成效明显,果桑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精神文明建设有序开展。在脱贫攻坚“路上”,宜宾市委宣传部的帮扶干部围绕如何“一对一”开展帮扶,如何变“输血式”为“造血式”扶贫,如何改变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纷纷与贫困群众结“穷亲”,帮助贫困群众拔“穷根”。通过对精准扶贫工作近7年的探索与实践,宜宾市委宣传部走出了一条当好扶贫战线的信息员、宣传员、调解员、示范员等“八大员”的脱贫攻坚之路。

一、当好民生民情的信息员

及时掌握民生民情是扶贫工作的“连心桥”,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民情信息不畅通,群众诉求不了解,将直接影响精准扶贫。在帮扶中,宜宾市委宣传部的帮扶干部发现,由于村组干部长期面对群众,方法简单,加之工作头绪多,群众诉求往往解决不及时,长此以往,造成贫困群众遇到困难不愿意给村组干部讲,甚至不相信村组干部,而是选择直接上访。这种现象不仅让帮扶干部难以与贫困群众交心,还会导致干群关系紧张、民心缺失、社会不稳。所以,畅通民情渠道,及时了解贫困群众诉求尤为重要。宜宾市委宣传部的帮扶干部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他们在帮扶工作中用心用情用力,用实际行动解开了贫困群众的“心结”,架起了一座贫困群众与帮扶干部之间的“连心桥”。村民们心里有了想法愿意主动给帮扶干部讲,遇到了困难愿意找帮扶干部出主意。

(一)真心融入百姓生活。贫困群众需要的不是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帮扶干部,而是能和村民一起爬坡上坎、一起坐长板凳、一起喝大碗茶、一起拉家长里短,倾听他们心声和呼声,有爱心、有责任、有担当的帮扶干部。宜宾市委宣传部的帮扶干部在帮扶过程中,纵深推进结对帮扶——结“穷亲”,以“真走”“真访”“真干”叩开群众“心扉”, 身临心至,真心相待贫困群众,积极融入他们的生产生活,让贫困群众倍感亲切。宜宾市委宣传部党总支专职副书记、帮扶干部李从旺结“穷亲”,在帮扶大屋村贫困群众唐贵华时,每次进村帮扶,都积极下地帮助唐贵华家干活、帮忙种地;每逢过年过节,李从旺还带礼物去看望唐贵华,和唐贵华一家关系处得非常融洽,就好像“亲戚”一样。唐贵华的侄子结婚时,还邀请李从旺去参加婚礼。这些事例,体现了贫困群众对宜宾市委宣传部帮扶干部的认可和信任。

(二)真情排解百姓困难。帮扶需要切切实实察民情、解民忧,需要真情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的贴心人。宜宾市委宣传部的帮扶干部认真当好民生民情信息员,密切联系贫困群众,保证贫困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在帮扶过程中,宜宾市委宣传部的帮扶干部始终坚持“忧贫困群众之所忧、急贫困群众之所急”,从“穷根”上为贫困群众解决难题,让贫困群众拥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宜宾市委宣传部的帮扶干部、市网信办专职副主任杨显碧了解到大屋村贫困群众王树明的儿子对广告设计制作感兴趣,于是就利用自己的朋友资源,介绍其到宜宾城区一家广告公司打工。学到技术后,王树明的儿子如今已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广告公司,月收入5000元左右。自此,王树明家彻彻底底拔掉了“穷根”。诸如此类拔“穷根”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三)真实解决百姓问题。宜宾市委宣传部在结对帮扶陈坳村过程中,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衡量帮扶干部是否真实帮扶、用心帮扶的一个重要标准。部机关每季度召开一次帮扶工作汇报会,每名帮扶干部都要详细地汇报帮助联系户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并提出需要组织出面协调解决的问题。把贫困群众的看病、住房、子女上学、生产生活作为帮扶工作的重点,对贫困群众的帮扶坚持事无巨细,件件细致入微。4年来,在对陈坳村的帮扶工作中,宜宾市委宣传部已累计组织干部职工1500余人(次)到扶贫村开展帮扶工作。为及时全面掌握帮扶村情况,宜宾市委宣传部驻村第一书记坚持每10天向部领导报告一次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等推进情况,以及贫困群众诉求解决情况等,部班子分管扶贫领导坚持每半个月到帮扶村现场协商解决一次问题,坚持第一时间掌握情况,赢得了群众信任。宜宾市委宣传部政研室主任科员、驻村第一书记陈曦,在得知陈坳村八组贫困群众阚中林之女阚燕平想去宜宾卫校念书,但中考志愿填报方面存在问题后,立即向部班子作了汇报。宜宾市委宣传部派专人到宜宾卫校,专门协商阚燕平入学事宜。今年9月,阚燕平同学如愿进入宜宾卫校学习……这类治“穷源”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