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思想 站在最前沿(4)

把握新思想 站在最前沿(4)

——四川省宜宾市委宣传部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思考

四、当好移风易俗的示范员

当今中国的农民几乎都是以一家一户为经营单位,劳作地点分散、劳作时间不一,加之当前外出务工的人员多,留在家中的多为妇女、儿童、老人这支“386199”部队。因此,脱贫攻坚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物质层面脱贫,更主要的是要深入到精神层面脱贫,重要的抓手就是移风易俗。

一)精准扶智示范带动。在帮扶中,宜宾市委宣传部夯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着力构建精准扶智教育培训兜底保障机制,制定完善了《宜宾市文化惠民扶贫专项方案》,以此改变村民的精神面貌,培育乡风文明。以“智”为抓手,依靠“智”发力,帮助大屋村成立了文艺骨干队伍、道德评议队伍等“五支队伍”,建设了农家书屋、农民健身工程等“六大阵地”,组织了农耕文化节、送文化下乡等活动,开展了文明礼仪、环境卫生等培训,总结提炼了“富、强、善、美”的“大屋精神”,改变了“大屋人”的精神面貌。目前,大屋村创建乡村旅游2星级景区已成功通过省、市专家验收,初步实现了“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大屋梦”。

(二)产业发展示范致富。俗话说“精神富了脑子,还要物资富钱袋子,老百姓才能过上幸福的好日子”。这样的生活才是新时代新农村的新生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是重点。为进一步支持贫困村发展产业,宜宾市委宣传部主导陈坳村发展“果桑产业”,示范带动全镇“果桑产业”的发展。目前,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陈坳村的果桑已经正式投产,产业发展初见成效。2017年,通过项目的实施拉动了陈坳村123户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全村果桑种植面积达到1400亩,实现人均产业增收4456元。从2015年起全村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2017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1050元,比2014年增加6063元;2015年脱贫22户,2016年脱贫33户,2017年脱贫24户,占123户贫困户的64.23%。产业发展示范致富在陈坳村“首战告捷”。

三)表彰先进示范引领。表彰先进激励后进,这是做思想工作的一个手段,也容易唤起“头脑风暴”。在大屋村和陈坳村都存在个别村民集体观念、社会公德和感恩意识淡薄的现象,对正当合理的社会公益事业漠不关心;个别村民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求稳怕乱”的思想;有的村民“抱残守缺”,传统的生活习惯、“陈规陋习”不愿改。对这些现象,宜宾市委宣传部的帮扶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谋在脑里”,积极寻找突破口,根据自身工作性质的优势,坚持“扶贫扶智扶志”并行,教化先行,寓教于“先进”,在推进贫困村物质、精神层面“双脱贫”上下足了“绣花”功夫。每年,都在大屋村和陈坳村开展“孝老敬老明星”等评选活动,对“十星农户”“五星党员”“脱贫典型户”等进行表彰,让各类先进发挥引领作用,让更多的人知道“在基层奉献、为脱贫攻坚努力”的村民、党员,也让更多的人学习、了解这些“先进”。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