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俊: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以山水画的形成与发展为例(中) (8)

摘要:从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到唐代的李思训、李昭道、王维,再到清代的“四僧”、“四王”,今天的我们仍然能看到历朝历代山水名家的经典名作,这非常值得庆幸。尽管有时候,史学家会考证出某些画作并非真迹,但不论真假,能看到当时的面貌已是足够。

明(1368-1644

到了明代,最有代表性的四位绘画大家是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当然明董其昌也是明代非常有名的一个画家。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

51

-沈周《庐山高》

先是沈周的作品——《庐山高》。这张画是他为他的一位老师祝寿画的,尺寸非常大,但整体构图形式并不复杂,是什么形式呢?是一个倒着的C字型,跟展子虔的《游春图》完全一样。它充分表现了庐山的雄伟,以及百里瀑布从庐山上飞流而下的场面,整个画面非常精致,给人一种崇高的感觉。沈周的画大量运用了披麻皴的技巧。

52

-明《临溪幽赏图》

再来看文征明这张《临溪幽赏图》主要表现的是树林的景观,有一条小溪自林中流淌过来,这幅图画得非常精致、细腻。文征明推崇秀润、细丽、含蓄的画风,作品以细笔山水为主,而沈周画风雄强刚健、粗犷张扬,两人的风格形成一种对比和反差。我们说“粗文细沈”,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文征明的粗笔和沈周的细笔由于非常稀有,所以备受收藏家的追捧。上面我们欣赏过的《庐山高》就属于沈周的细笔,非常罕见。

明代唐寅,字伯虎。说起唐伯虎我们大家可能都很熟悉,直到现在民间还流传着许多与他有关的故事,在很多电影、电视剧作品里也经常有这个人物出现。唐寅能成为明代非常有代表性的画家,说明他在绘画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不但留下了很多人物、山水、花鸟的精品佳作,还具有非常高的文采,诗写得特别棒,在众多画作上题下了诗句。

53

-唐寅《山路松声图》

唐寅的这张《山路松声图》继承了宋代宫廷画的一些技法和特质。

仇英是明代四大家里最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画家,他继承了唐宋青绿山水的画法,其画作多是以石青、石绿为主的山水画,为青绿山水在明代的流传起到了很好的承接作用。这种承接接引了后世清代乃至现代对青绿山水画的学习,是一个优秀的范本。如今,在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馆等许多博物馆里都收藏着仇英的作品。虽然明代距今也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但与唐宋时期相比还是比较近的,我们能看到的原作也更多一些。

54

-仇英《桃园仙境图》

这张《桃源仙境图》就是完全用青绿山水的画法完成的。仇英本人的造型能力很强,画中人物的造型非常地精致细腻,这也是他的画极具代表性的原因之一。

刚才我们还提到了明代的董其昌,他的画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他提出“南北宗”,把山水画分为了两大派别,一个是南宗,一个是北宗。南北宗之说形成于唐代,原本指的是佛教的两大派系,董其昌把这种说法直接引用到了绘画里面。这种理论的一个弊端是对南北宗的划分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标准,比如到底是北方画家画的就是北宗画,南方画家画的就是南宗画;还是画青绿山水的就是北宗,水墨山水的就是南宗?尽管以这种简单的划分很难区分清山水画的样式,但董其昌在他的观点中强调了对传统绘画的理解,并对历代山水画家的绘画规律、构图样式及所使用的技法进行了概括性的归纳总结。比如我们说过的披麻皴、斧劈皴等种种画法,还有马远的几幅《水图》,这些东西逐渐发展成了中国山水画的一种符号,而董其昌通过“南北宗论”把它们收集、概括起来并进行了夸大。

55 

-董其昌《林和靖诗意图》

     中国山水画本身并不是对自然山川的如实描绘,董其昌在这一点上则表现得更为突出,比起如实描绘自然景物,他在绘画里强调更多的是主观的表达,这种主观的符号性提升了绘画的抽象性。其实从明代开始,我们的画家已经能够在绘画时运用抽象式的表现形式了,这种脱离实际形象的描绘实际上源于我们对物象的更深层次的理解。西方现代绘画中有抽象派、立体派等类似的表达,中国画在明代就出现了,并且在理论上还进行了诸多探讨。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