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敏:被嘲笑过的梦想总有一天会让你闪闪发光(8)

摘要:对普通人来说,梦想是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事,然而很多看似好高骛远的理想和目标,其实都是由普通人一步步做出来的。人都爱做梦,但大多数人醒得太早。只有那些不愿意醒,愿意把梦继续做下去的人,才有可能摆脱普通人的命运,获得闪闪发光的机会。本期报告中,彭敏以自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为例,与所有身处困顿人生的人一起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把我和我身边的一个朋友作比较,就是一个特别显著的案例。我有一个读书期间一起写诗的朋友,我喜欢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玩各种花样,而他就是一个非常专一的人。他的生活中甚至都没什么乐趣,比如我们一帮人聚会的时候,打个牌,他就在旁边看着;我们一起打台球,他也在旁边看着,因为他都不会,他只会做一件事,就是写他的文学批评。一开始大家可能觉得我很多才多艺,他这个人比较乏味,但是到了七年、八年、甚至十年之后,我还是处于一个特别吊儿郎当的状态,然而他已经读完博士留在人大文学院教书,他的文学批评慢慢被大家认可,他本人开始被人称为80后的第一批评家。2015年,他成为了茅盾文学奖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评委。70后的很多人还没有开始获得茅奖,一个80后居然就已经当过茅奖的评委了。对比我和他之间的差距,你会清晰地感觉到,所谓的多才多艺在真正非常专注的做一件事的人面前,其实就是花架子。

关于这一点,有一个美国作家提出了一个理论,叫一万小时定律。成功者是如何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的呢?其实很简单,就是要为你的梦想,为你喜欢的这个东西实打实的花上一万个小时的时间。假如你每天花八个小时,每周花五天,那么刚好需要五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在五年时间里你能沉浸在一件事情中心无旁鹜,不被其他东西干扰、分散精力,那么这五年是必然会有成效的。这个理论是经过我身边的很多朋友,包括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反复验证,证实过了的。所以各位朋友,尤其是年轻的朋友,如果你们对人生有各种各样的设想,千万不要让自己太过浮躁,要尽量给自己的人生做一些减法,不要把精力分散在过多的东西里。道理很简单,好像我们出发去走一条路,如果你每次都走到半路就回来重新走另一条路,每次都重新出发,走到半途再折返回来,那每一次肯定都走不远。但是如果你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走,时间长了就能走得特别远,能够达到的境界也会比别人高很多。

据我观察,行业中能够做得特别好人往往并不是最聪明的,因为聪明人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很好,一上手就会显得很厉害,所以他们容易被这种状况给迷惑了,于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什么都做,不够专心,最后很可能一无所成。有些人知道自己笨,知道自己只是一个中人之姿,他就会有意约束自己不要去做太多的事,就专注地做那一件。时间一久,他就凭着老水牛般“吭哧吭哧”干活的精神,慢慢地被推到一个很高的境地。聪明人可能慢慢地就变成一个没什么出息的聪明人,但是笨人却变成了一个有出息的笨人,这是我生活中一个特别大的感慨。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