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王峥:北京城市副中心——历史、现状和未来(4)

三、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进展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至今,取得了哪些进展?

第一,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大,进展顺利。2018年,城市副中心道路建设方面涉及新改建、疏堵工程等,共计12项,包括广渠路东延、宋梁路北延、九德路二期、孔兴路等,大部分项目都在正常推进中。此外,北京市中心城至城市副中心市郊列车S1线通车,以满足北京市中心至副中心在早晚高峰时的职工通勤的需求。北京西站至通州站运行时间约40分钟。宋梁路北延施工进展顺利。广渠路东延工程启动全面施工,该工程将建设地上地下同时通行的双层车道。2019年,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还将持续增大,计划完成投资750亿元,其中包括75项交通和基础设施工程,建成轨道交通7号线二期、八通线二期,加快推进京唐铁路北京段和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开工建设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2019年底,7号线东延有望实现通车。未来,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将形成“4+5”主通道体系,“4”指四条轨道线,包括6号线、7号线、八通线和已开通运行的市郊铁路副中心线;“5”指的是五条主干路、快速路,包括京通快速及通燕高速、广渠路二期及东延、京哈高速,以及朝阳路、朝阳北路两条主干路。

第二,生态环境建设持续提速,初见成效。2018年空气治理成效最为显著,管控力度也非常大。在水系治理上,通州将在2019年基本实现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第三,城市信息化管理能力增强,水平提升。通州是2016年6月确定的全国首批50个“雪亮工程”示范城市之一。自2017年项目正式启动至2018年10月,中央、北京市和通州区各级政府总投入约8亿元人民币。目前,建成监控点位1.6万余路,实现全区重点区域、点位全覆盖。此外,纵向与市、中央对接,横向整合全区公共视频资源有2万余路。

以信息化手段支撑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建设,借助智慧化管理平台,确保副中心重大工程项目质量。城市副中心建设过程中使用了“智慧工程管理平台”,通过运用大数据,强化质量安全管理。此外,由于其数据都统筹到一个平台上面,因此可以有效利用系统工程的思路控制各项工程的窗口期,确保工程快速推进。

第四,公共服务资源总量全面扩充,优质资源加快引入。在城市副中心新增规划学校133所。安贞医院和首儿所的相关项目也在逐步推进过程中。此外,通过和中心城区的对口支援和帮扶,师资力量也在提升当中。

第五,北京市级行政中心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2019年1月11日,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目前,北京市级机关第一批35个部门、165家单位完成了主体搬迁,约1.2万人已经正式迁入城市副中心办公。2019年1月12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揭牌成立。党工委和管委会的主要职责包括:负责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决策部署,组织推进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管理各项工作,根据授权在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内行使有关市级管理权限;负责组织实施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制定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规划、计划和政策、标准,并协调落实;负责综合协调、整体推进城市副中心与通州区一体发展;负责与“北三县”的工作协调;承担城市副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管委会的成立,意味着城市副中心将实行扁平化管理,工作力量将得到进一步配齐,实现“副中心事副中心办”,这是在机制和行政管理体制上的一项工作。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