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王峥:北京城市副中心——历史、现状和未来(6)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城市副中心控规》的亮点。

其一,是全国范围内第一个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审议批复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住建部《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要求,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而《城市副中心控规》是全国第一个由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控规,它的地位和历史意义都是非常突出的。

其二,首次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划定战略留白地区。控规一般要明确全部土地的用地类型,过去偶有留白主要出现在少数农用地中。而本轮规划将实行多层次战略留白,城市副中心预留约9平方公里战略留白地区,拓展区预留约30平方公里的战略留白指标。战略留白主要针对不可预期的重大事件和重大项目、应对重大技术变革对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的影响,做好空间应对准备,提高空间的包容性。这也正呼应了中央对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精心推进、不留历史遗憾”的要求,为发展预留了空间。

其三,首次提出组团与家园中心多组团结构,将职住平衡拓展为职、住、医、教、休、商业服务“六元平衡”。为破解长期以来职住平衡的问题,《城市副中心控规》指出,要形成12个民生共享组团和36个美丽家园(街区)。我们在城市发展中走过弯路,也吃过教训,希望这些问题能在这一次的城市规划中得以解决。

其四,首次提出要形成蓝绿交织的生态文明带,充分呼应通州原有条件和风貌特色。此次《城市副中心控规》突破了过去依靠路网联系各街区的思路,强调依靠水网、绿网等蓝绿公共空间将组团组织起来,设计了贯通163公里的连续滨水岸线,依托大运河构建城市水绿空间格局和滨水活力地区。

其五,首次提出要形成清新明亮的创新发展轴,为城市有机更新与经济创新发展奠定基础。此次《城市副中心控规》将彻底扭转过去高速公路穿城而过造成城市空间与功能割裂的问题,将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与重点功能区及相关组团建设充分融合。此次控规将六环路入地与地下停车场、地下商业、地铁、地上楼宇等工程建设相配合,是城市空间立体利用的新探索。

其六,首次提出建设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城区,构建未来不依赖小汽车出行的绿色交通系统。《城市副中心控规》将交通发展理念由以车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构建不依赖小汽车出行的绿色交通系统,构建舒适便捷的小街区、密路网,实现路网密、节点通、快慢有序。

其七,首次提出构建“通州堰”系列分洪体系,重构水与城、水与人的和谐关系。《城市副中心控规》将现代技术与古人分水理念充分融合,将水安全防控的风险控制点前移,通过建立上蓄、中疏、下排的“通州堰”系列分洪体系,稳定常水位,尊重自然生态本底,构建河湖水系生态缓冲带,实施低影响开发,实现生态良性循环。

其八,进一步明确城市副中心与周边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方向,建立功能协同的整体格局。在过去“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理”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副中心与周边城乡融合发展的机制和路径。控规以创新乡镇集体建设用地为核心,创造了一套新的城乡共治共管共享的体制机制和多元化实施机制。

其九,首次以文件形式正式提出“城市副中心质量”,全面创新规划实施和体检评估的标准与方式。《城市副中心控规》构建“城市副中心质量”规划建设管理框架,即形成1个街区层面控制性详细规划总成果、12个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化方案、N个规划设计导则系列成果,建立“三则一平台”的规划管控体系,即规划管控图则、规划设计导则、规划技术准则和规建管三维智慧信息平台,形成副中心规划标准和指标体系,作为开展分级分区的常态化城市体检评估的技术依据。此次控规在落实方面,突破常规,首次明确规划实施的质量管控标准,不仅包括了用地层面的图则,同时也包括功能方面的设计导则和技术方面的准则,是一个整体全面的管理体系,将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北京第一个真正实现运行规划、建设、运营管理高度一体化数据平台的实验区,实实在在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讲的“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

2019年是落实《城市副中心控规》的开局之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也将迈向一个新征程。在北京两会上,很多代表都在热议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在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提升基础教育、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提出了非常好的意见和建议,广大代表对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给予了殷切希望。

2019年1月,蔡奇书记在参加通州团审议时强调,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城市副中心,是北京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意味着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中央《批复》,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以最先进理念最高标准最好质量,努力把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典范,打造成为北京的重要一翼。

2019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城市副中心。1月19日,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要求高质量推动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现在各项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布置阶段。会议指出,要提高副中心的承载力和吸引力,逐步实现职住均衡。由于城市副中心的发展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先期搬到城市副中心的同志肯定要克服许多困难,但这些人也是城市副中心建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有人问我,是不是有一套可以让全世界通用的城市发展的规律?我认为,城市发展,不仅是土地问题,不仅是经济发展模式问题,而是社会、文化、政治在一个区域的集中体现。因此,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上,可以借鉴其他城市在这方面的经验,但更多的还是城市自身发展的个性问题,需要本地区人民发挥创造力和实干精神来创造历史。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中,我们还要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将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典范,这是我们这代人肩上义不容辞的责任。

谢谢大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