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王小广: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特点与热点(4)

四、热点政策解读

(一)关于三大稳增长的政策

第一,宏观经济政策。宏观政策总体趋于放松,是2019年宏观政策走向的特点。一是明显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包括减税降费的力度明显加大,规模更大,“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明显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确保减税降费落实到位,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二是提高金融政策的精准有效性,包括“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释放的资金全部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有效发挥地方政府债券作用。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8000亿元”。

第二,强调激发市场活力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把市场主体的活跃度保持住、提上去,是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所在。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下硬功夫打造好发展软环境。”“活跃度”是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所在,稳增长要靠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即从微观上激发活力,而不是靠大规模的货币扩张或投资。这是稳增长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与过去相比深化发展了的一个思路,具体有以下几点不同:

一是以简审批优服务便利投资兴业。简审批是指审批要简化,优服务便利投资是指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便利,其中特别提到了进一步缩减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即“扩大市场准入,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2019年是深化“放管服”新的一年,我们在这方面下功夫,实际上是为了优化发展的软环境。全球的营商环境都在比赛,我们在不断改善,但离高标准、市场发展需要还有很大差距,所以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二是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公平竞争、公平环境。国家层面的重点在于制定统一的监管规则和标准,地方政府则要把主要的力量放在公正监管上、公正执法上、公正制定标准。

三是以改革推动降低涉企收费。给企业降费,不仅要降低融资成本,还要降低其他成本,如“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

第三,扩大内需政策。扩大内需政策的重点是两个部分,首先是扩大消费,其次是扩大投资,因为现在我们内需最大潜力是消费,消费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所以,把消费稳住,使消费的潜力得到发挥,毫无疑问是一个关键点。要推动消费稳定增长,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个重点:一是多措并举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增强消费能力;二是要顺应消费需求的新变化,多渠道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快破除民间资本进入的堵点;三是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四是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五是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六是稳定汽车消费;七是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八是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支持电商和快递发展;九是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让群众放心消费、便利消费。

第二个方面是扩大投资。要合理扩大有效投资,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个重点:一是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灾害防治、民用和通用航空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二是创新项目融资方式,适当降低基础设施等项目资本金比例,用好开发性金融工具,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三是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守契约,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对拖欠企业的款项年底前要清偿一半以上,决不允许增加新的拖欠。

(二)关于稳就业的政策

稳就业的政策主要是解决结构性就业的问题。我们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但更需要保持住。所以,今年的稳就业政策主要是这五个方面:

一是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城镇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对招用农村贫困人口、城镇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的各类企业,三年内给予定额税费减免。

二是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

三是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中的性别和身份歧视。

四是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

五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我们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

(三)关于创新发展、培育强大新动能的新举措

第一,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是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制造业的发展跟服务业的升级、发展紧密相关,二产要三产化,三产能给二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所以要抓住这个特点,把这两个主要先进产业融合起来。

二是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三是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扩大至全部制造业领域。过去强调扩大投资的外延,现在强调扩大投资的内延,即技术设备更新,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扩大至全部制造业领域。

四是强化质量基础支撑,推动标准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接,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让更多国内外用户选择中国制造、中国服务。中国制造在世界上树立了强大优势,现在还要树立服务的优势。

第二,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一是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

二是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成长。加快在各行业各领域推进“互联网+”。“互联网+”不只是加工业,还有公共服务、监管等,一切产业都需要互联网化。

三是加强移动基础设施建设,既要普及又要降费。实际上降费的过程也是普及的过程。

第三,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吴自强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