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敬忠: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6)

——文化情怀与文化自信

摘要:报告人从本期报告的立意谈起,为广大网友讲解其选题的出处,并列举了毛泽东、陈毅、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以及习近平同志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经典事例,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必然性、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新使命结合起来等方面,为我们深入解读了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弘扬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新使命

第三个问题我想讲讲弘扬与创新,我主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里面关于文化方面的重要论述,来谈怎样弘扬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我总结了以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观点:第一要尊重传统文化情怀,传统文化不是包袱而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纲要》里这样表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第二,要具有“双创”与正出新的自觉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要守正初心、正本清源。 第三,文明交流互鉴的思想。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并不是故步自封,妄自尊大,而是要交流互鉴。文明是多彩多姿、十分丰富的,文明之间要交流互鉴。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重在尊重、继承、转型和发展,然后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我们要认真领会党中央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来增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具有深厚的国学底蕴,他的讲话或文章引经据典,成为常态。他身体力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尊和自信,对国学经典的学习与运用之功,为广大党员干部做出了表率。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的国学经典中,蕴涵着许多修身做人之道、为人处事之道、知人用人之道、为官为政之道及治国理政的思想智慧。尤其是其中有关怎样做人、怎样为官、修身与执政的智慧方略,作为珍贵的本土化营养,对我们党员干部来说,无疑值得真诚地吸取、消化、转型,为我所用。修身、为政,我们可简单称作“修为”,这是中华文化中一个特别好的词。“修”是修养,“为”是为政、作为的意思。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向来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大学》里面有“三纲领八条目”,“八条目”前五个就是修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修身完了干什么呢?作为,“作为”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按照传统的说法,修身前五个是“内圣”的功夫,后面是“外王”的功夫,“内圣”“外王”紧密结合。“修为”两个字可以简练地说明这个意思。

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珍贵的本土化的营养,我们无疑应该真诚地吸取、消化、转化,达到为我所能为用的效果。我曾经在一次演讲里面专门谈到,我们要从国学中吸取修身、为官的智慧,其中谈到两个大点:其一,严以修身:正人必先正己,不令而行。里面谈到修身为本、修身有法、慎独自省、君子之德、齐家为基等几个方面。其二,严以为官:为政以德居首,夙夜在公。里面谈到六点——为政以德、民为邦本、清正廉洁、勤勉为公、明法用人、忧乐天下。

2016年6月,《学习时报》选载了美国学者雄玠主编的《习近平时代》的其中一篇,题目是《传统文化是独特战略资源》,他说:“1949年以来的中国政治家,像习近平这样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置于人类共有精神财富的坐标系中,指出其具有世界普遍文化意义,‘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不多见的。更重要的是,他并未止步于文化态度上的致敬,在其执政实践中更是自觉地把中华历史文化精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对接,在中国梦以及内政外交各个方面,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作‘根’与‘魂’。

习近平也讲‘扬弃’,但不同之处在于,传统文化更进一步说儒家文化,对于他而言并不是散发着陈腐气息的沉重包袱,而是可以通过现代化创造,焕发强大能量、推动民族复兴的独特‘战略资源’。

事实上,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选择传统文化作为战略资源,风险并不小。 ”

这个美国学者谈的观点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而他的文章里面还说:

“习近平面对的难题是,不能使中国成为文化的流浪儿、精神的乞食者,因此必须唤醒中国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同时又赋予其现代化的灵魂。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同时他也强调,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

他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可以凝聚和打造强大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不仅如此,习近平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作解决人类共同难题的思想库。

他举出了可以古为今用的15种优秀古代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下为公、大同世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为政以德、政者正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仁者爱人、以德立人;以诚待人、讲信修睦;清廉从政、勤勉奉公;俭约自守、力戒奢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

习近平总书记善于援引中国传统经典的表达特点广为人知,人民日报社专门编写了《习近平用典》一书,搜集了习近平所有著述及重要讲话中使用频率高、能体现其治国理政理念的典故。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