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葛新权:贯彻新发展理念 营造创新文化

QQ截图20200108165504

葛新权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点击观看分段视频

大家好,本次报告的题目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营造创新文化”。报告包含五个方面:第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第二,创新面临的挑战;第三,创新的两面性;第四,激励对创新的两面性;第五,营造创新文化和培育创新土壤。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要求,这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尚属首次。其中,创新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创新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显著,为了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宏伟目标,在科研诚信体系建设的背景下,要认真分析创新与激励认识的偏差,进而明确创新与激励的把握与选择问题。更重要的是,营造科研诚信体系的创新文化和创新土壤,必将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型发展。

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创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前。在这一阶段,我国对创新理论研究较少,但创新工作并没有停止,并且可圈可点。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后。在这一阶段,创新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得到了快速发展,相关创新理论、工具与方法成为人才培养、学科与科研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并且,此时的创新成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空前作用,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赢得了话语权。最为重要的是,党中央实施了一系列相关创新的战略与制度政策。

如:1978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在大会上,邓小平同志作重要讲话,号召“树雄心,立大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明确了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并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点。从此,我国的科学发展迎来了春天。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

2006年1月,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是,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科技发展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任务,要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尤其是明确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