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戴有山:文旅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与当代价值(5)

(二)中西文化的主要区别

第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强调“天人合一”,因为古代中国人要迎合自然,才能完成农耕,养活自己;西方强调“征服自然”,因为它是一种海洋文化,不下海捕鱼,就没有办法生存,所以必须与自然进行抗争。

第二,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国强调“义务位”,因为农业是需要相互配合的,这种相互配合,一定是你先替别人做什么,别人再替你做什么,你需要先尽到自己的义务,所以义务是位的;西方强调“权利位”,要争取个人的利益。

第三,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中国强调“家族位”“社会位”,因为在农耕社会,耕种土地必须有经验,而你的经验来自你的家族,是你的父辈教会你这些农业技术;西方强调“个人位”,因为个人必须学会捕鱼的技术,学会之后这个技术就是你个人的。

第四,在民族关系上,中国的传统是“协和万邦”;西方的传统“征服世界”。

第五,在思想方式上,中国强调“和谐”;西方强调“对立”。

另外,从中国和西方的神话对比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和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在中国的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钻木取火等神话故事中,人和自然是相互的;而古希腊神话中的天神宙斯、太阳神阿波罗、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维纳斯等,都是突出英雄的。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两条主线

中国传统文化有两条主线,第一条主线是儒家、道家和佛家;第二条主线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兵家、法家……诸子百家。从这两条主线中我们会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以道家和佛家为辅的文化。之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主、以道家和佛教为辅的文化,这是因为儒家的理论是一种以规则和说理的方式来传播思想,这正好符合了我们的农耕文明,因此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很深厚的实践基础。道家是一种以辩证的理论而使人信服,佛教是一种以哲学的方式来解释世界。我国著名文化学者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儒家治皮肤之病,道家能治血脉之病,佛家能治骨髓之病。但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以佛家为主,这是因为佛学是一门外来文化,传到中国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合,变成了中国的禅宗,但成为不了主线。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大特点是以人为政治管理中心。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天人合一”,但我们又不相信天。自董仲舒“罢黜百家有,独遵儒术”之后,文化的核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成了对于管理者来说文化的作用就是如何更好地用文化来管理人。要做好管理工作,不仅自身要有文化,更要学会利用文化来管理人。道家虽然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由于过于消极,无法被统治者所利用,因而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历史中一直没有占据主体地位。所以说儒家能凭借“半部论语治天下”,深层次的原因是利用了儒家文化的治理和教化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人要听命于天,但是在中国我们又看不到超自然的存在,那么“天”的代表者是谁?“天”的代表者是天子,那人就要听命于天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儒家提出了大量的行为规则和道德规范。

中国传统文化还讲求人要具有两面性,它一方面要求个人克制自己,以适应统治者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求个人具有雄才大略,有治国安邦的才能和志向。假设在一个单位中,有两个人,领导是个十足的坏蛋,下属是个十足的好人,那么这个好人来说有三条路可走:一是好人变成坏人,二是坚持还是好人,三是使坏人向好人转化。第三种方式最好,这个办法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具体运用的一个例子。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最基的含义就是“过犹不及”“礼之用,和为贵”。孔子认为,“礼之用,和为贵”是理想的人格和合理的道德规范的统一,“中庸之道”是最高的美德,通过中庸之道可以使一个普通人修养成为一位圣人。

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二大特点是以家庭为生活和日常活动的中心。中国传统文化大师梁漱溟先生在其著作《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指出:“有人说中国人先有家庭后有社会,实则是中国人除了家庭没有社会”“中国缺乏宗教,以家庭伦理生活来填补它”“宗教问题实为中西文化的分水岭”。中国文化强调,父母在先,再则兄妹,然后有了夫妇,其后是子女,最后是朋友,朋友成为一种家庭延伸。这在东西方都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伦理不同。中国人存在于各种关系之中,这些关系织成的伦理网。中国的伦理始于家庭,但是没有止于家庭。

家庭问题在东西方有着不同的观点。中国社会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宗教,所以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和西方人对宗教的重视是一样的。中国社会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和西方是不同的,这就是伦理的不同。由中国社会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伦理引申出整个社会的伦理,就是中国对的称呼――“父母官”。“”这个词来自于西方,西方的就是“仆”的含义,是一种共的交换。在西方,如果共给的钱不够,就出现了利益集团。利益集团瞬间缩小,就是个人;瞬间放大到整个社会,就是人民。所以中国质的内涵是为人民服务,这就是从家庭的伦理延伸出来的。中国父母官除了对待臣民和属下要像父母对子女一样,不求回报,无私奉献之外,还要像鲁国宰相仪休一样清廉,不与民争利。

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三大特点是以计谋为交往的中心。中国人很会用计,很多西方人都说中国人聪明,心眼儿多,这跟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比如,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思想是无所不能、永恒不灭,有辩证法因素和无神论倾向,道家的基理论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可道,非常道”。这是西方无法理解的智慧。

中华文明中的“虚”“实”两个字就把世界兵法击败了。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以计谋为交往的中心,这是源于中国人性的两面性: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上要求具有治国平天下的志向;同时又要修身,遵循一切规范,要为家庭做到光宗耀祖,争取一切可争取的荣誉。这里面就产生了一种矛盾,既要积极作用,又要自我收敛,实际上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面性。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