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苑利:中国人的生产与生活智慧——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

(二)传统饮食的智慧

“钻木取火”最早见于汉代对《礼记》和《论语》的注疏。人们辗转引述,向无异议。但是,1980年,阎崇年在《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3期)发表《“钻木取火”辨》一文,断定“钻木”并不能“取火”。他认为,在此以前的所有书刊上关于“钻木取火”的提法,都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只不过是“人云亦云”,没有科学根据。他说自己曾做过多次实验,如用双手搓转木棒、用绳索拉木棍转、用电钻快速钻木、两木互相摩擦等不同的钻木方法,结果是“都没有钻取出火来”。甚至连个火星也没迸发,顶多是冒了烟。为了说明实验并非偶然,他还举出德国教授卡尔·维伊列“钻木取火”失败的例子,以兹佐证。

《光明日报》(1980年9月21日)在《百家争鸣》栏介绍了阎崇年的文章,一时间引起学术界许多同志的注意,李少一、陈子方、杜正国等纷纷与之商榷。这些讨论钻木取火的学术文章,展现了难能可贵的学术争鸣氛围。

李少一认为,阎崇年和那位德国教授之所以实验失败,是因为没有放燃点较低的引火物(艾绒、棉花一类),加上实验方法的错误。归纳起来失败的原因有三点:第一,钻木所产生的些微热能并不能直接使木头燃烧,必须先点着引火物才能引燃;第二,摩擦木头发出的热随即散逸,必须挖一个坑以保存热量;第三,要有空气助燃。

锅起源于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从屈家岭文化出土的夹砂红陶大锅可以说明,从新石器时期的陶锅到先秦时期的青铜锅,形状上有一脉相承的关系。陶锅以泥或泥夹沙的材料烧制而成,为先民们烧水煮饭的器具。延至商、春秋、战国时代,青铜镬、釜与鼎是钟鸣鼎食人家烧水煮饭的主要器具,而青铜锅则多用于宗教活动与殡葬仪式。

釜是古代的炊事用具,相当于现在的锅,形制近似于罐,敛口束颈,口有唇缘,鼓腹圆底,口径小于腹径,肩部有环状耳。战国时期,釜多设一耳;秦汉时期,釜多为两耳,往往一耳较大,一耳较小。釜的材质有铜、铁、陶等。

稻作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成分。日本、韩国稻作文化的形成深受中国影响。日本根据中国古代釜的烹饪原理研制出电饭煲。

责任编辑:吴自强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