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洪向华:做好疫情防控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2)

2.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

疫情发生以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党中央及时发出《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要求组织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强大政治优势。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在这场严峻斗争中,各行各业的广大共产党员报名在前、战斗在前、引领在前,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在湖北武汉,全国各地和军队援鄂医疗队迅速成立临时党支部,“党支部是临时的,但初心是炽热的”;在湖南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共产党员庄严宣誓:“备战有我!冲锋有我!胜利有我!”在浙江温州,临时党支部、党员突击队、党员志愿服务队迅速行动起来;在天津蓟州东赵各庄,27年党龄的司法所所长王辉,生命定格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我是老党员,能坚持”“我是书记,护送患者让我来”“党员多跑腿,居民少出门”“身为党员就要冲锋在前”“特殊时刻,不正是党员站出来的时候吗”“和死神作斗争,心中必须有一股精神力量支撑”——这些真挚朴素的话语,闪耀着党性的光辉,展现了赤子的情怀。从重症病房争分夺秒的救治,到城乡社区挨家挨户的排查,从工厂车间加班加点的生产,到科研实验室夜以继日的攻关,无论在什么地方,不管在哪个岗位,广大共产党员想患者所想、急群众所急,用行动践行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大公无私、先人后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身作则、模范带头,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英勇斗争,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些都是共产党人党性的精神元素。党在长期奋斗中,始终坚持用这些思想和精神教育自己的党员、训练自己的干部,每一个党员从入党那一天起就在接受着这些思想和精神的灌注、熏陶。这些思想和精神,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共产党员不同于普通老百姓的显著标志。越是在危难时刻,越是在重大关头,这些思想和精神就越是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除了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以外,各个媒体还宣传了普通一线疫情防控人员的事迹:

2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北武汉举行国务院新闻办记者见面会,邀请在武汉疫情防控一线的普通工作者讲述他们团结奋战的故事,并回答记者提问。

生死之间:仍惦记着“千万不要感染别人”

2月18日上午10时54分,一位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走了……他是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春暖花开前,他生命的刻度永远定格在51岁。过去一个月,他跟病毒的战斗一直持续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抗击疫情的路上,他已化作那最亮的一道光。”为众人抱薪者,终将被铭记。“折腾了一晚上……我以为我要死了,缺氧。今早打了呼吸机,好多了!”2月4日,丈夫刘智明发过来的一条消息让蔡利萍至今难以释怀,没曾想到微信上的几句简短对话竟是两人的永别。

“小肚鸡肠老公”是蔡利萍微信上对刘智明的备注名。在蔡利萍眼里,这位“小肚鸡肠”的院长对自己“小气”,却把更多的时间和爱给了病人。蔡利萍是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护士长,同在一线的她回忆说,1月份几名发热病人住进武昌医院ICU,刘智明担心病人就医治疗不及时、医生接诊流程不顺利,坚持自己带头查房。从院长变成病人后,刘智明也没放下身上的担子。病人收进来没有、院内感染防控做得到位吗……他不停地接打电话、回复微信。“你现在不是院长,而是病人,你要听我的。”武昌医院ICU主任徐亮多次提醒刘智明必须好好休息。但刘智明总是说:“我是院长啊,我丢不下!”

“他总是这样,忙到没时间关心自己的身体。”武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珣曾去ICU看望过刘智明。当时刘智明已经用上呼吸机,说话都很困难,却还在叮嘱她,一定要确认有没有同事被感染。“明明自己都病得那么重,他想到的还是我们这些手下的兵。”2月4日,蔡利萍连续4次给刘智明拨打视频通话,都没有接通,只好留言鼓励,“老公,你要加油。”隔了一小时,刘智明才回复。在丈夫感染后,蔡利萍曾多次想去照顾,但刘智明每次的回答都是“不要”。

谁也没想到,2月13日,刘智明病情突然加重,接受抢救。在生死一线之间,他还在反复强调,“不要给我插管!”“我们的ICU病房不是负压病房,医生插管治疗容易形成气溶胶,有传染风险”,武昌医院纪委书记洪毅眼圈红了,“这个时候他还惦记着同事安危。”

疫情袭来:没有半点推脱就上了战场

时间倒回到1月21日下午4点,因受疫情影响,武昌医院被征用为武汉市第一批定点医院,准备接收发热病人。这是一个繁重的工程:两个小时内将门诊部改成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3天内完成全院既有499名其他疾病患者的转移工作,其中危重病人30余名,可供调用的救护车仅有4辆;转移病患的同时,对武昌医院西院区进行整体改造,建好300张隔离床位……

收到通知半小时后,刘智明迅速召集职能部门、医技部门商议方案,全院行动。当天下午6点,他们就把门诊部改成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这是国家和人民交给我们医院的光荣使命,我们一定要不辱使命!”有医护人员也担心,收治医患如何保证医生和病人的安全?“我们会请来权威的院感专家来医院规划,保证‘三区两通道’的科学设置,一定安排好职工的工作和生活,不能让任何一个人在这场战役中受伤牺牲。”刘智明的话掷地有声。

改造任务繁重,1月22日凌晨4点,刘智明给妻子打电话,让她帮忙送些换洗衣物,因为改造成定点医院后他就不能回家了。“一张床位就是一条命,能多一张就能多救一条命!”刘智明结合专家与医院实际,带领职工腾挪改造、反复设计,硬生生从“巴掌大”的西院区里腾出了504张床位,比上级要求增加了近七成,并且如期投入使用。改造病区、腾挪病房、运送病人、调配人员、解决物资……一个个任务接踵而至,坐镇医院的刘智明连轴转。“他经常是吃住在医院,就睡在办公室。抗击疫情以来,他一直坚持到一线去参加指导临床的工作。他的办公室非常小,能摆下的沙发也很窄,你知道他是一个1米8的大个子……”武昌医院党政办主任李秀荣说。洪毅说,武昌医院战线长、任务重,在只有少量外地医疗队支援的情况下,不仅完成了新冠肺炎患者的收治,还承担了血透、精神疾病患者的收治工作,三大院区收治患者约千人。武昌医院作为三级医院能够挺住,多亏了刘智明的坚守。

战斗未熄:化作“一道光”照耀大家

2月18日10时54分,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刘智明病床前的心电监护仪,变成了一条直线。这位在一线抗击病毒的白衣战士,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即将到来时,永远离开了……直到今天,武昌医院西区门口的宣传栏上依然挂着他的简介展板。

这段时间,每当提到刘智明,很多同事都会哭得无法自持。“总不时张望电梯口,希望像往常一样,一抬头您从电梯出来,面带微笑地问我:病区都还好吗?”武昌医院消化内科护士长徐瑞杰在微信朋友圈依依惜别。“他担心医护人员营养跟不上,请营养专家设计食谱,要求食堂伙食多加一些鸡蛋和水果。”食堂负责人郑凤霞说。湖北医药学院党委书记涂汉军专门为他撰写了悼文《二月缅怀》。他说,刘智明是一个三级医院的院长,本可以不去一线,可以远离病人,感染的机会是很小的。但他依然选择用生命完成自己最后的坚守。“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刘智明医生感动了也挽救了无数生命。”2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通过社交媒体对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表示哀悼。

然而,刘智明的同事们并没有太多的时间痛苦和缅怀——院内432名新冠肺炎患者正在救治。“在他身上,我感受到了一名院长的责任和担当……战役还没有结束,病毒还很残酷,容不得我们有半点松懈。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集中精力去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2月19日,在武昌医院科室主任微信群里,武昌医院党委书记王力霞忍着悲痛,发出了一封公开信。“在抗击疫情的路上,他已化作那最亮的一道光。”一位同事这样说。

“快递小哥”李杰

2020年3月9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邮政快递业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有关情况。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天的发布会上还邀请到一位特殊的嘉宾——中通快递北京厂洼路网点快递员李杰,他穿着蓝色的“快递小哥”工作服坐在主席台上。李杰说,他从事中通快递11年,面对这么大的疫情,“我认为,每一个人都要出一份力量,我想全国300万快递小哥跟我的想法是一样的。”坐在主席台上的李杰有些紧张,但发言朴实,他说,“我们最朴素的想法就是我们多跑路、让客户少出门,做好自己的防疫工作等于是给国家做了一些贡献。”

李杰来自雄安,平时回家比较方便,春节期间他主动留守北京坚持工作。他说,春节期间送件不多,正月初八以后快件逐步增加,现在每天从早晨忙到晚上七八点。

这些对一线抗疫人物的宣传,使人民群众加深了对在一线进行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了解和理解,使得大家越来越配合党和政府制定的各项防疫措施。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