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梁培先:书法临摹的历史变迁(6)

下面我们再来看几个近当代的作品。

图片16

这是近代比较有名气的吴昌硕临写的《石鼓文》,与《石鼓文》的原作是不一样的。

图片17

《石鼓文》的原作刻在石鼓上,是先秦时候的作品,字体偏方。而吴昌硕所写的字体拉得更长一些。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是与所使用的范本有关系。我们今天常见的《石鼓文》字帖叫中锋本,它在《石鼓文》刻本里面算是很好的,是原拓。而吴昌硕当年学书法的时候所用是阮元本。阮元是从宁波的天一阁藏本翻刻而来,他是乾隆年间人,而吴昌硕是同治年间人,这中间相隔了几十年。在这几十年里,这个本子的流行面非常大,地摊上到处都有卖,而吴昌硕早年条件不好,用的就是不好的刻本,而这种刻本已经走形。所以吴昌硕早年写的《石鼓文》与原作很不像。直到晚年,吴昌硕有钱了,他的学生里有很多藏家,为其提供了很多好版本,但这时候吴昌硕的风格已经形成了。在不一样的基础之上,吴昌硕反而找着到了自己的风格。

图片18

再来看王福庵临的《石鼓文》,与吴昌硕的版本反差很大。王福庵这个版本比较忠实于原作,字偏方,方中略长。

图片19

我们再来看潘伯鹰临的《阴符经》,他用的是硬毫笔。

图片20

这是汉简,是南京大学书法家胡小石先生写的。胡先生把汉简写得像碑刻一样,汉简其实写得很随意,而写成碑刻的感觉,则是因为各有各的追求。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