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汪三贵:决胜脱贫攻坚 从区域扶贫开发到精准扶贫(3)

6.产业扶贫与稳定创收

要保证贫困户稳定创收、稳定脱贫,就要大力发展可持续创收的产业。产业扶贫需要解决的是贫困户独立发展产业能力弱的问题。贫困户自身生产能力低下,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他们缺乏必要的资源,同时缺乏应对风险的能力。虽然难点众多,但产业扶贫由于能够激发农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形成可持续的收入支持,因此在精准扶贫的各项措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产业扶贫目前有四种模式:

一是直接带动模式,采用的主要组织方式是“公司+合作社+贫困户”。这种模式就是让贫困户与有能力的农户混合组成专业合作社后与公司对接。

二是就业创收模式,将贫困户直接安排在生产和流通环节有大量非技术性、低强度的工作机会的产业类别之中。重点针对的是弱能贫困户,就是劳动能力有限,只能从事轻体力劳动的贫困户。

三是资产收益模式,指的是将自然资源、公共资产(资金)或农户权益资本化或股权化,相关经营主体利用这类资产产生经济收益后,贫困村与贫困农户按照股份或特定比例获得收益的扶贫项目模式。

四是混合带动模式,是将农户直接就业或参与生产与资产收益结合起来,也就是把前面提到的三种模式结合起来,这也是扶贫效果最好的产业扶贫模式,既能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又能提高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

目前,产业扶贫面临的挑战主要在四个方面:贫困地区缺乏有带动能力的经济主体;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存疑;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贫困户的受益机制措施不完善;政府和市场主体的博弈,以及政府过度干预导致的市场扭曲和过剩问题。

7.精准扶贫的成效

在中央的大力推动之下,我国精准扶贫成效斐然。主要表现在:

第一,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减贫速度不断加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3年的8249万人减少到2019年551万人,累计减少近8000万人,平均每年有1000万人以上顺利脱贫。

第二,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2019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7元,是2013年的1.9倍,年均增长11.3%,比全国农村平均增速快2.3个百分点。同时,与全国农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2019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72.2%,比2013年提高了7.7个百分点,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第三,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农民的居住安全、厕所卫生、饮食安全等情况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2018年,贫困地区居住在钢筋混凝土房或砖混材料房的农户比重为67.4%,比2012年提高28.2个百分点;居住在竹草土坯房的农户比重为1.9%,比2012年下降了5.9个百分点;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户比重为46.1%,比2012年提高20.4个百分点;饮水无困难的农户比重为93.6%,比2013年提高12.6个百分点。

第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贫困地区自然村通电、网络、道路硬化以及公共交通情况有了明显进步。截至2018年末,贫困地区通电的自然村接近全覆盖;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信号、通宽带的自然村比重分别达到99.2%、88.1%、81.9%,比2012年分别提高5.9个、19.1个、43.6个百分点。

第五,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卫生所的设施条件和从业人员素质有了很大提升。2018年,贫困地区87.1%的农户所在自然村上幼儿园便利,89.8%的农户所在自然村上小学便利,分别比2013年提高15.7个和10.0个百分点;有文化活动室的行政村比重为90.7%,比2012年提高16.2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拥有合法行医证医生或卫生员的行政村比重为92.4%,比2012年提高9.0个百分点;93.2%的农户所在自然村有卫生站,比2013年提高8.8个百分点;78.9%的农户所在自然村垃圾能集中处理,比2013年提高49.0个百分点。

第六,改变了农村的基础治理方式,驻村帮扶、考核评估等多种方式促进了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