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脱贫插上科技协同的翅膀

为脱贫插上科技协同的翅膀

河北京赤科技示范园内,番茄、辣椒等蔬菜品种琳琅满目;京企援建的阜平硒鸽健康产业园里,一排排乳鸽破壳而出……近些年,在北京帮扶下,无数科技“种子”在河北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要振兴,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赤城扶贫产业园告别大田种植,上线智慧农业系统,无土栽培等现代农业技术轮番上阵,农产品产量翻番;阜平农民种蔬菜没技术缺资金,北京对口帮扶区以及科研机构不仅帮着搭起了温室大棚,还带来了市场青睐的新品种……科技“摆摊”,为农业转型“打样儿”,农民富了口袋,更富了脑袋。不少当地人感慨,“地还是那块地,产出可大不一样了。”

科技为民的扶贫故事,亦是出彩的协同篇章。一个个科技扶贫示范园,一个个技术推广中心取得成效,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农民群众的信任配合,更需要科研人员扎根田野。一方面,科技扶贫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挖掘科研课题,在破题中寻求科技创新的过程。如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曲周的实验站,几十年间,不仅产出了大量科研成果,还培养出了300多名博士硕士。另一方面,发展现代农业、绿色农业,有利于生态系统改善,筑牢生态屏障。如密云与承德一水相连,对口帮扶过程中,密云将现代化的养蜂技术带去,助力一些承德农户吃好“环境饭”,推动双方更积极涵养水源。等等这些,无不启示我们,技术创新与兴农富民相得益彰,更打造着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协同样板”。

事实证明,科技扶贫大有可为。北京农业科技资源丰富,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达百余家。河北则是农业大省,我们当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夯实“技术研发在北京,转化生产在当地,产品销售在全国”的协作新模式。当然,科技转化有其内在规律,有时可能立竿见影,有时也可能旷日持久。当年,农大人在曲周治碱,足足20多年才算功成。因而,要想科研资源发挥出应有功效,参与各方尤其是科研人员必须沉下心来,扎根生产一线,用知识和技术为农民和乡村解难题、送科技,成为基层群众创业致富的贴心人。

科技兴农,米粮满仓。科技扶贫协作任重道远,期待京津冀发挥资源优势,发扬奋斗韧劲,谱写出更多携手耕耘的新故事。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