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诉求是代表委员的“履职指南”

民意诉求是代表委员的“履职指南”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就是履职尽责的“发力点”“金钥匙”。代表委员们带着问题走出去、围绕诉求动起来,对大城小事的“全景式关切”,对百姓生活的“全时段观察”,充分诠释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彰显了“两会”这一制度的独特魅力。

北京进入“两会时间”,这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体会议、专题座谈会、界别联组会等安排,AR看两会、“我是委员”集体采访、“市民对话一把手”全媒体直播等形式,多元立体地解读着大政方针、传递着真知灼见、回应着市民诉求。火热的会场内外,众人拾柴的心劲在激荡,团结奋进的力量在汇聚。

“两会”焦点颇多,民生话题是绝对主角。作为重磅文件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梳理了过去一年,本市围绕“七有”目标和“五性”需求,抓好民生保障工作的重点成绩,同时明确了新一年进一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主要抓手。再看具体的议案提案,从推动北京更多公园免费开放,到建立停车错时共享服务平台;从推动构建老年普惠型护理服务体系,到做好“双减”大背景下的艺体教育……桩桩件件直击现实痛点。大家关心什么、期盼什么,“两会”就聚焦什么、讨论什么。这种同频共振,激扬起的是各方对现实的观察与思考、对未来的谋划与希冀,汇聚成的是鲜活真切、细节充盈的城市治理图景。

“两会”承担起为大城之治献计出力的重任,也构成了政治制度的一种仪式展示。对于城市治理者来说,“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如何打通“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让“百姓盼的”与“党和政府干的”高度契合,是一道现实课题。“两会”制度的运行,很大程度上就是据此展开。就北京来说,700多名市人大代表中,基层代表占比近七成;市政协的32个界别,基本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广泛的代表性让代表委员连接起全市上下、会内会外。另一方面,北京不断通过“微创新”拉近代表委员与广大市民的距离,提升其为民代言的能力。比如,市人大构建全覆盖、多层次的代表联系机制,充分发挥代表和百姓之间“连心桥”和“议事厅”的作用;市政协推进提案工作常态化改革,一件件“平时提案”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效率大大提升。这种对大城小事的“全景式关切”,对百姓生活的“全时段观察”,充分诠释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彰显了“两会”这一制度的独特魅力。

民生含量越来越高的北京“两会”,其实也是城市治理导向之变的一个缩影。近些年来,随着城市进入精细化治理阶段,北京树立起重视基层、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从推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到在职党员“双报到”延伸服务到一线,再到以“接诉即办”快速响应百姓需求,一次次流程变革、机制创新切入点或不同,但思路一以贯之,就是推动城市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走好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当北京城市治理不断“向下”延伸,作为“党和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的代表委员,目光也必然要“向下”聚焦。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就是履职尽责的“发力点”“金钥匙”。更多代表委员们扑下身子,带着问题走出去、围绕诉求动起来,将调研思考与群众呼声,沉淀为议案提案,带上全市议事平台,“人”和“人身边的事”在城市治理中的位置就会越来越突出。

为民代言、为民服务,归根结底看实效。为民承诺不仅要开诚布公地向群众报告,还要真心实意地接受群众监督。在这方面,“两会”同样是一面很好的镜子。不仅“政府工作报告,请人民审阅”,还要公布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交由哪些单位办理并答复,政协委员的提案中立案多少件、办复率为多少。有督办、有回音、有落实,“两会”制度力求实效、说到做到的实干气质,也正切实增益着老百姓的获得感,比如,熊卫红代表关注到北京的医联体转诊机制不畅通、效率低,在多个场合反复提建议,最终促成了基层卫生预约转诊服务平台的开通。以建国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就可以将患者转诊到同仁医院、协和医院、北京医院等9家大医院。说到底,相较于西方政客的夸夸其谈,中国的“两会”不仅是在治理实践方面的超越,更是执政理念的超越。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这是代表委员履职尽责的基本遵循,也是北京城市治理导向、中国式民主魅力的生动体现。围绕民情民意的“真声音”“好声音”,让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有效衔接,必将推动这座大城更加和谐宜居。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