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孙冬虎:北京地名的历史文化价值(6)

112

上图为张勋复辟后以大清门取代中华门。

许指严在《复辟半月记》写道:“大清门自共和后,其匾额久已撤换,改为中华门者。复辟中人物谓国体既变,名称不可不符。于是急急派工人多名,将门匾再换大清。”

113

上图为讨逆军正在拆下大清门的匾额。许指严在《复辟半月记》又写道:“今午过其下者,见各工正支搭木架,将中华门匾立换大清门,金碧辉耀。亦短期帝制之一纪念品也。”

四、地名是历史变迁的记录

(一)高立庄

高立庄是《丰台区地名志》的误写。《丰台区地名志》中写道:“高立庄原名太平庄,地址在今村落东侧。后因瘟疫流行和自然灾害,群众迷信于阴阳宅风水的观点,逐渐搬到村西高地,易名高立庄。”意思是高立庄因为瘟疫流行,所以搬到村子地势比较高的地方,因此叫做“高立庄”。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朝鲜半岛历史政权的那个高丽。所以当时我认为这个地名,很可能是跟高丽人有关系。经过查阅资料我发现,明朝张爵的《京师五城坊巷衚衕集》已经提到过高丽庄,而且用的是“高丽”二字。苏天爵所著的《元故亚中大夫河南府路总管韩公神道碑铭并序》中也有记载:韩永,字贞甫,居住在大都的高丽人,曾任宫廷侍卫与河南府路总管等职,“复号至元之二年(在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再次采用“至元”年号,1336年)三月壬申,……韩公以疾终于洛阳官舍,享年五十有二。是岁五月戊申,载其丧归。七月己酉,葬宛平县高丽庄之原”。是讲韩永,字贞甫,是居住在大都的高丽人,曾任宫廷侍卫与河南府路总管等职。他在52岁在洛阳去世,同年7月葬在了宛平县高立庄处。这就证明,在这之前已经有一大批来自高丽的人在宛平县(高立庄)这个地方集聚。像以某个地方来的人名字来命名的一样,高丽庄至少在元朝的初年就存在了。

责任编辑:马中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