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曾业松: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2)

也就是说乡村振兴要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要具备政治定力和政治执行力,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落实到位。并且乡村振兴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主体,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让人民当家作主,为人民谋求利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安居乐业,作为根本目的。

一些乡村凋敝衰败,深层次的原因是生产要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严重不足,尤其是人才资本、先进科技、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等生产要素严重缺失。解决这些问题,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用讲政治的方法来认识问题,同时调动全社会投入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汇集城乡资源要素,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高质量发展。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头等大事,是第一民生工程。近几年我们把它放在讲政治的高度来对待,通过讲政治汇集各种扶贫资源,取得了重大成就。从中央到地方,大量的选派驻村干部,从国企到民企,采取各种扶持行动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这样的事例有很多,成绩也非常突出。也就是说,讲政治是我们解决重大难题,打好攻坚战的重要手段和关键措施。

 (二)强化党组织的思想建设,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引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强思想建设强调要学好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学好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文件,充分认识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也要通过学习提升我们的学习力,明确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指导思想、工作原则、战略部署、政策措施等。

更重要的是要学习领会党的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针对实际中的问题,提出具体的乡村振兴思路和对策。我认为,需要抓住两个关键问题:

1.把握规律,清醒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方向

规律具有必然性、普遍性,把握规律,是我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只有尊重规律,才能够认清问题的本质,只有运用规律,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也就是说,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就是要把握规律性,用规律来解释问题,用规定来解决问题。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除了要探索党的建设规律,党的领导规律以外,还需要探索研究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规律,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规律性研究。

1)农村的发展规律

农村发展规律即乡村随着社会发展而进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始终引领农村改革发展,方向是城市化、现代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市场经济规律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生产要素总是向回报高的地方流动。由于投资农业农村的回报率远远低于城市,所以投入农业农村的生产要素严重不足。由于现代生产要素缺失,农业生产项目无法落地,高品质农产品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所以农业农村的衰败在一些地方难以避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主要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仍然存在差距。所以,我们要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但要解决农产品供给失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解决供给侧结构性的矛盾,主要是解决人才、资本、科技等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投入不足的问题。中央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尊重经济规律的表现。

前面提到,农村发展的方向是现代化,农村怎么实现现代化?农村城市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城乡统筹到城乡一体化,最终走向城乡融合,实现农村城市化。从我国农业自然资源来看,20亿亩基本农田,80亿亩山地、林地,可以保证3亿人的就业机会,约占全国人口的20%。那么其余80%的人口就要进入城市、城镇就业。那么,怎么实现农村城市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路径问题,农村城市化的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农村人口转移进城,实现转移城市化;二是就地建设城镇,实现就地城镇化,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比较薄弱,还有很大的潜力。

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以及大城市周边的就地城镇化发展很快,已经形成了城市群、城市圈,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郊区,城市群格局已经形成;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也有一些发达的村庄走向就地城镇化。这表明我国的农村就地城镇化正一步一步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推进。

我认为,在推进就地城镇化过程中应抓住四个关键要素:产业支撑、城市建设、生产力和文化引领,即产、城、人、文。

责任编辑:马中豪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