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曾业松: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3)

2农业的发展规律

农业发展规律可以概括为:科技革命引领产业革命。过去我国农业科学技术比较先进,创造了农业文明。我们将这种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称为传统农业。工业化以后,我们用工业装备农业,用工业经营方式经营农业,称为农业现代化。现在我国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带动了农业产业的新革命,要求农业在工业化基础上实现信息化,也就是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我认为,这就是农业的二次现代化。

农业的现代化有很多新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多元化:一是生产要素多元化,不仅有土地、劳动力,还有资本、装备、技术、互联网、物联网等智能化要素;二是生产方式多元化,不同的生产要素进行不同的组合集成配置,形成业态多元化,所以农业不再是简单的第一产业,而是一二三产业的综合集成;三是农业产业功能多元化,农业的效益不再只是体现在产多少粮食,养多少禽畜、鱼虾,而是它的价值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比如农文旅结合的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它将农田山乡变成了大地艺术馆,农业生产者变成了田园艺术家,因此农业附加值越来越高;四是经营效益多元化,农产品不仅有市场价值,还有特殊价值,比如农产品通过形成品牌实现增值。

现在的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投资农业的积极性不高,农民种地种粮的热情不高,还有一些结构性的问题。怎么解决?我认为,要按照农业发展的规律。第一,要顺应时代科技发展的潮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速农业和自动化、智能化的结合。第二,要深化经营体制的改革,在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上,推动田园共同体和经营共同体的结合。同时还要推动政策创新,实行市场经济制度加补贴奖励制度,通过市场决定农产品的价格,实现农产品价格最大化。通过补贴政策,保证农业经营者收入水平和投资其他产业的收入水平保持均衡。只要我们投资农业的收入不低于投资其他产业或经营其他行业,就一定能够激发农业的生产热情,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就会出现崭新的局面。

3)农民群体的发展规律

农民跟随社会文明的步伐,不断地改变身份、地位,最终走向全面发展,走向职业化、现代化。过去农民长期被压迫、被剥削、被歧视。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领导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农民阶级逐渐成为被重视、被依靠的对象,成为革命建设的主体力量之一。现在,“三农”工作成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我们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农民成为被扶持、被优待的群体。

农民群体的苦恼主要是就业比较难、收入比较低和享有的权利不充分、不平衡、缺少组织依附感。我相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随着城乡融合发展,随着城市化、现代化不断推进,农民群体的收入、农民的社会福利会得到提升,农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会得到充分保障。加之农民居住在农村,享受着大自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乡村一定会成为令人向往的美好家园,务农也一定会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2.科学规划,用愿景和路径引领城乡融合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各级党的组织和政府要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趋势,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乡村振兴的蓝图,探索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用美好的愿望来引领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城乡关系、城乡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1978年到1984年,我国农村率先改革,生产要素得以释放,活力得到激发,解决了温饱问题,城乡分割开始走向城乡融合。1985年到2002年,我国乡村改革发展向经济社会结构重构扩展。2003年以后,我国开始全面探索城乡融合发展,城乡统筹、城乡关系重新定位,“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我国走出了一条从城乡统筹到城乡一体化,再到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

在北京,城乡融合发展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很多近郊的乡镇都变成了街道,逐步进入了城区。很多过去里程离城市比较近的地区,或与城区连接的郊区县,都融入了城市。远郊的乡镇与城市产业逐步对接,成为城市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或城市的后花园。比如怀柔区喇叭沟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已经完全和城市连接在一起,这说明北京市城乡融合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于2017年9月29日发布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此规划一共有八章,135条,其中许多内容涉及城乡融合发展。我认为,从现在的新情况、新变化,以及一些新的战略部署来看,这些规划还需要进行细化和具体的贯彻落实,要确立城乡融合的愿景导向、战略导向、问题导向,瞄准城乡融合方向,抓住城乡融合关键,化解城乡融合难题,加快城乡融合的步伐。

怎么做到?我个人认为,在北京,关键是要从城乡融合的趋势把握,这个趋势是什么?

(1)城乡融合好的趋势

一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加快,城镇化率在不断提高。2019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已经由1978年的1.72亿人,增加到了8.48亿人,城镇化水平由17.9%提高到了60.6%,可以说我国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城镇化进程。尽管我们要高质量发展北京市的产业,以及高质量的建设北京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但是市民化加快,转入城市人口的增加是不可逆转的,特别是基层农村城镇化的步伐在加快。

二是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动加快。新世纪以来,一方面我们通过工业反哺农业的方式,向农民实行补贴,政府不断加大农业补贴和民生支出。另一方面,我国还大幅地减税降费,用财政的减法来换取企业经营的加法,增加形成市场的乘法,来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所以我们看到,城乡之间的生产要素流动在加快,无论是资金,还是人才、科技,都不断地向农村加大投入。

责任编辑:马中豪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