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依法行政
首先,要通过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让行政机关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是行政机关职责定位中一个有效的体现。我们提出的“依法全面”,其中“全面”是指要全面地履行政府的职责和职能。
其次,行政机关要严格规范行政行为,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再次,要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近年来,我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来推动行政机关规范行政行为,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比如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的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的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的法制审核制度)。行政权力作为一种积极能动的权力,在经济社会发展当中也发挥了积极的能动作用。但是任何权力都有可能被滥用,而这种积极能动的权力如果不加以有效监督、控制,有时候就会产生破坏性作用。因此,在依法行政中,一个重要任务或课题,就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加强对行政权力的有效约束,防止行政权力偏离轨道,以保证行政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最后,要不断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依法行政最终一定是通过人,也就是行政机关的公务员来实现。所以,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能力水平,某种程度决定了依法行政的水平和程度。
近年来,随着依法行政观念认识的提升,我们通过各种有效制度的制定、公务员依法行政培训以及公务员的自我能力提升等,不断在提升行政机关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能力。
立足新时代,尤其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任务中,人民群众对于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的期待更高了,党和国家对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要求也越来越严,因此,行政机关的公务员要不断适应新要求,提高自身能力,包括业务能力、政治能力(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推动依法行政水平提升。
4.完善检查权、审判权、检查权运行和监督机制
《建议》明确提出,完善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运行和监督机制。监察委员会行使的监察权、人民法院行使的审判权、人民检察院行使的检察权,都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们既保证了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依法正确行使,同时也保证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5.促进司法公正
要让人民切实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推进司法公正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改革体制、完善机制、强化监督、加强保护,因此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进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阶段,司法公正也将不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一,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从而真正保障司法公正。
第二,完善诉讼制度,加强司法保护,优化司法职权配置,畅通司法救济渠道。法院作为解决纠纷争议专门机构,在化解纠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要通过完善诉讼制度,加强对公民、组织权益的司法保护。公民、组织如果有了纠纷和纷争,能够有畅通的救济渠道,有效地化解争议,从而维护公平正义,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第三,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提高办案质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要让大家信任法院,有了纷争、有了争议,愿意最终通过法院来解决。法院的工作是高质量的、高水平的、高效率的。
因此,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公正可以向社会传递一种公正的信号,能够有效地化解纷争。
6.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建议》明确提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应当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全社会普遍行为和整体氛围。
我们要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夯实依法治国群众基础,增加全社会成员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养成法治行为习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普法和宣传教育非常重要,从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到转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模式,这应当是越来越深入而不是孤立的。
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以及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随着普法教育不断地向前推进,对于党和国家机关及其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更高,因为领导干部起着模范的作用,应当率先垂范。所以,领导干部是普法公正的重点。
我们不仅要理解和把握法治建设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的总体任务,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具体任务。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的每一项领域的战略部署中,包含了大量对法治的要求和任务,从中我们也足以看到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