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黄朴民:东西方军事学著作与书写范式的异同(3)

三、西方军事学发展史

(一)西方军事学递大势与时代精神

西方军事学著作古亦有之,希罗多德的《历史》和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可称为其萌芽。大家公认的比较成熟的西方军事学著作的鼻祖是色诺芬的《长征记》。《长征记》中有很多精彩内容,比如一支没有惩罚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一个兵要执行好勤务,不能伤害朋友,或是毫无遁词地去攻击敌人等等,这种观点强调治军严明。他还强调,两军相争勇者胜,在敌人面前后退是耻辱的。凯撒大帝的《高卢战记》,韦格蒂乌斯的《论军事》是古代西方军事学著作的余波。《长征记》的观点在《高卢战记》里有更具体、系统、全面的阐述。

近代时期,西方军事学体系正式构建。以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理念和拿破仑战争的实践为基础,西方诞生了几部伟大的军事学著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卡尔·菲利普·戈特弗里德·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次重要的是安托万·亨利·约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其余还有苏沃洛夫的《制胜的科学》等。他们一反过去就作战谈作战历史的传统叙述,而是以战争和政治的关系、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相互作用,精神在战争中的作用等一系列战争领域中的基本关系为切入点,深刻总结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实践经验。

东方的思维观点有一种朦胧美,孙子讲究“势”,认为“谋势造势”是军队强大的体现。“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水流湍急,把大石头浮起来就是势。这种说法很形象、具有文学性,但不具体、不准确。而西方思维对战争中的各种现象做了全面且富有哲理的分析,战争性质、军队建设、战略战术、攻防作战的基本原则等,都有一套符合近代资产阶级基本立场的理论见解。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军事学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出现了很多新武器。一战时,潜水艇和飞机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军事武器的进步带来了新的军事理论,比如海权、制空权、机械化战争、小型军队理论。这一阶段产生的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朱利奥·杜黑的《制空权》、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关于“海权论”的相关书籍、富勒的《装甲战》、德尔·哈特关于“战略论”的相关书籍等。

(三)西方军事学的新气象

二战以后,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再次带来了军事领域巨大而深刻的变革。核武器、电子战、信息战、网络战,乃至太空战等新战争形式的出现使军事理论发生突变,催生了一大批军事家。马克斯威尔·泰勒的《不定的号角》、伯纳德·布罗迪的《导弹时代的战略》、托马斯·谢林的《冲突的战略》、亨利·基辛格的《选择的必要》、赫尔曼·康恩的《设想一下不可设想的事》、安德烈·博福尔的《战略入门》、汉森·鲍德温的《明天的战略》、约翰·柯林斯的《大战略》以及阿尔温·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都是这一阶段有代表性的军事著作。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几点变化:

一是作者的身份变了。没有实战经验的人也可以写军事著作,做“书斋战略家”。二是写书的方式变了。文艺复兴时期,克劳塞维茨一个人可以一口气写几本书,但是这样的“巨人”现在很少有了。但是军事著作的内涵增加了,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边缘科学、新兴学科等各种各样的知识。比如,1982年由丹尼尔·奥·格雷厄姆牵头编撰的《高边疆——新的国家战略》,这本书是由三十多位著名科学家、经济学家、空间工程师等共同完成的。三是重心变了。克劳塞维茨曾说,“经验比一切哲理有价值得多”。“光辉的战例是最好的老师”。说明原先的西方军事著作更看重在战争中总结经验。而现在越来越关注尚在萌芽状态的新事物对未来战争和作战样式的影响。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马中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