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毕吉耀: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学习贯彻2022年全国两会精神(7)

(二)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完善减负纾困等政策,夯实经济稳定运行、质量提升的基础。

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最近几年我们一直在减税降费,总的要求是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一方面,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另一方面,综合考虑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促进就业消费投资,大力改进因增值税税制设计类似于先缴后退的留抵退税制度,今年对留抵税额提前实行大规模退税。比如,有的企业缴税较多,大量的税到年底才能退,这样就占用了企业的资金,今年提出了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这一退税政策的调整对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的作用非常大。2022年,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今年减税退税力度比较大,这也有利于稳定经济形势。

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准确把握信贷政策,继续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给予融资支持,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推进涉企信用信息整合共享,加快税务、海关、电力等单位与金融机构信息联通,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努力营造良好融资生态,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在财政金融两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很多具体措施支持企业发展。也就是说,在确定宏观政策的政策取向以后,政策实施力度也在加大。

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供电方面,清理转供电环节不合理加价。引导大型平台企业降低收费。进一步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收费。要加大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清理力度。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援企稳岗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让企业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

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延续执行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阶段性稳就业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明显提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这也是鼓励企业稳企,减少裁员。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保障,促进农民工就业,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就业政策方面,要求落实落细稳就业措施,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

(三)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对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要同步落实监管责任和措施。在这个过程中,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既要反垄断,也要扩大市场准入。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也就是说,现阶段的重点是做好两个方面:一是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二是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这两个方面做好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就会更好地发挥。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数据共享。

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既要鼓励国有经济发展,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也要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支持企业家专注创业创新、安心经营发展。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

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和透明度。

(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既要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长期稳定支持,也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再有,要支持各地加大科技投入,开展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为企业创新创造更好金融环境。在财税政策方面,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完善设备器具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这相当于国家对企业创新给予大规模资金支持。总之,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不断完善并提出新的支持政策。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也是“十四五”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逐步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