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知识形态和观念形态的统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知识形态和观念形态的有机统一,或是解释功能和改造功能的高度统一。当然,这种统一是以两种形态之间的差异性为前提的,即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蕴含或体现的科学知识性内容和精神观念性内容,它们之间具有明晰的界限。知识形态的内容具有客观真理性和工具性功能,观念形态的内容具有价值定向性和方法论功能——知识形态所蕴含的方法论一般要经过观念形态等中介因素才能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方法。如果知识形态的内容主要回答“是什么”或“什么样”等问题,那么观念形态的内容则主要回答“为了谁”“怎么办”等问题,主要向人们提供进行实践创造的方向和方法,具有定向、定则等作用。价值观念和方法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念形态的主要构成内容,价值观念体现为利民性,通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呈现出来;方法观念体现为实践性,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一系列原则要求、方式方法,主要通过系统观念等加以体现,表现为统筹兼顾的思维方法和做法。知识性内容和观念性内容作用的对象和实现的目标各不相同,具体表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知识形态和观念形态高度统一的逻辑架构下,分别实现着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双向统一。
作为一种真理性知识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所要实现的是由物或客体向人的趋近或转化,如果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作是客体的话,那么,知识形态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实现客体的主体化,是指客体或时代以知识的形式向主体的渗透、转移,即人们通过学习掌握该思想,知晓当今时代,包括新时代的中国和新时代的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实现了当下具体的社会存在或发展存在以知识的形式向人的主观世界的趋近或转化,展现的是人们对社会、对时代的认知,对发展规律的掌握与遵循,扫除的是人们对社会、对时代的盲知。换言之,当客体以真理性知识的形式向主体及其主观世界渗透、转移的时候,客体就失去了其对象化的存在,变成了人的主观世界的一部分,从而克服了人们关于时代或客体的盲知性,拓宽了人们的认知视野,发展了人们的智慧,并形成了人们关于时代或客体的共识。在客体以真理性知识向主体趋近转化即客体主体化的过程中,不同的人因自身的条件或处境等不同,所形成的认识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存在着差异化甚至对立性的认知,而只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才能形成关于当前这个时代的现实存在的最大共识,这种共识无疑能为全社会的共行、共利、共情的产生或一系列共同体如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等的形成或巩固,奠定坚实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不仅要实现客体以知识形式向主体的渗透或转移,而且还要实现另一种转移,即要实现主体向客体的趋近,或者说要实现主体的客体化。所谓主体客体化,是指人们在形成关于新时代的知识观念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而将自己的愿望、目的、意志等向客体进行渗透或转移,从而使客体发生人们所期望的积极变化。具体说,主体客体化是指要实现当今社会、国家、世界符合人们意愿的变化,我们要通过团结奋斗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球发展等。主体客体化即主体的愿望、目的或本质力量的物化或现实化,是客体所发生的合目的性的变化,是主体对共利的追求及在此基础上共行的形成、共情的发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