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体现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文明创造,符合世界历史走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走势,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彰显了守正创新的重要意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包括促进新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文明、激发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的精神文明、诉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文明,形成新的文化生命力的基本结构,成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标识性概念,是丰富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的关键范畴,涵盖了中华民族实现现代化的物质条件、价值观念、治理体系,以及现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科学素养和精神状态。
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价值目的,现代生产之所以推动社会进步,是因为人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在西方现代化的进程中,资本逻辑造成人的发展的单向化乃至于畸形化,使人在劳动中与其类本质相异化,因而实现现代文明的转型成为满足人的需要的重要举措。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文明的发展是现代化的基础,精神文明体现了人们在文明实践中所产生的现实的物质力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表明了文化建设在治国理政中具有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具体化,逐渐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形式,形成了坚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展现其生命存在的内在价值与不竭动力的自我意识,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之所以能够在精神上实现由被动转为主动的文化根据。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阐明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规定和现实特质,尤其展现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价值。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体性内容,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一个文化生命力取精用魂的过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仅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现代激活,而且在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的过程中体现了科学理性精神。我们党在百余年奋斗征程中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文化形式彰显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努力使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民族屹立于世界,破除了“古今中西之争”的观念壁垒,以文明交流互鉴的思路开启了体现世界精神的新文明。在这个意义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体现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新文明,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创造以生产方式变革和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特征,这些特征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所体现的制度优势和文化优势,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因而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着眼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逻辑,在强大的物质基础上实现文明更新,以自立自信的精神气度和开放包容的文化姿态面向未来,反映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必要性,蕴含着人类文明发展的价值诉求。
今天,我们所深入思考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构成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生动力。“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使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明确的文化支撑,形成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形态。中华文明的海外传播是历史悠久且富有现实影响力的传播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到世界关注。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为沿线各国人士津津乐道。启蒙时代以前,一些欧洲哲学家在中国思想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关于道德的世界,中学西渐与西学东渐促进了文明交流互鉴的进程。“第二个结合”涤除了中华传统文化中过时的观念、陈旧的制度、落后的习俗,使之走向现代,使“郁郁乎文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往开来、别开生面。
(三)全球视野下的文明交流互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的过程中推陈出新,因而成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观念前提。中华文明的实践创造体现了世界视野,体现了兼容并包的文化气度,不断推动中华文明更好地走向世界,今天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应当着眼于解决时代问题的文明更新,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就要建设符合需要的人类社会,完善其中的文明秩序,将新的文化生命体的总体性生成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性实践之中。
现代社会发展具有世界历史性特征,这是随着地理大发现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而产生的,不同民族的历史性实践都融入了世界体系,普遍交往冲破了国家和民族的限制,在消解往日传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新的传统。西方的现代性反映了资本逻辑的悖谬,造成了一种不平等的世界格局。改变这种不平等的世界格局,我们必须具有一种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世界历史视野,使不同民族在世界历史进程中面对共同难题、实现共同发展,由此来解决复杂而深刻的现代性问题。这就需要一种世界主义的发展格局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对话意识,使文明的发展促进时代的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大历史观审视文明交往的过程,以开放包容的文明观促进对话和合作,并为解决当今全球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今天,我们要将在遵循现代文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经过百余年创造性探索而形成的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在归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过程中彰显它的实践逻辑,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的贡献。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涉及社会生活全方位的变化,当一个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就越强,对实现美好生活的文化需要就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具体。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中国人的现代化,要引导人们形成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现代的思想观念,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文化创意产业、数字经济、动漫文化等都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文化业态,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媒体不断创新文化表达方式,人们开始创造数字文明。同时,我们要深刻理解青年的需要,因为青年是智能时代的主要生产者和消费者,体现现代化发展的风向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