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世界现代化的发展步伐持续前行。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现实境遇,我们要以增量博弈和合作共赢的方式解决问题,形成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文明多样观、文明平等观和文明动力观,深刻认识到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多年文化交往融合的历史中创造了灿烂多样的文明,在交流互鉴中汇聚了发展的动力。面对复杂而深刻的全球性问题,旧的文明秩序已经越来越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阻力,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都应当从全球视野探究整体性发展思路,给世界和平和发展带来更多的确定性,形成真正有效的国际合作,进而引领人类文明的未来。
从世界现代化发展经验来看,西方文明史上的霸权扩张、文化殖民主义等行径不具有普遍性特征,更不应当成为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范例。今天,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新文明观,力图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倡导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与和而不同的方式汇聚全球共识,在合作共赢中化解冲突,以兼收并蓄的态度和互利互惠的理念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文化交流互鉴中架起民心相通的桥梁方能沟通心灵,增进共识,使在价值上平等的不同文明在交流中形成新的时代活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拓展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路径。在世界历史进程中,不同的文化传统因为交流互鉴而逐渐相通、相近,我们要超越普世价值论和文明冲突论,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刻理解世界文明在交融汇通中和谐共生的精神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今天,世界各国应当基于自身文明传统和现代化经验,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增进共识,不断扩大理念的契合点、利益的汇合点,实现文化的融合与再生,形成文化合力,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坚定文化主体性与胸怀天下的世界意识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百余年奋斗征程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生化学反应,在“结合”中实现了内在要素和结构的深层次重组,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着眼于社会进步和共同体的发展,既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又以和平、和谐的态度保持开放,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和进步,不断实现中华文化的自我更新,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彰显了世界历史意识,形成了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在文化交往时应当秉持的基本原则。
中华民族具有实现文明和谐发展的历史自信。今天,我们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生之道,创生不息、革新不止,实现有原则高度的文明共生和文化互生,形成共建美好的最大公约数,以公共理性促进社会共识,生发文明的动能,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实现全球文化的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今天,世界局势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剧烈的复杂变化,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人类面临的风险是全方位的。面对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激烈动荡,我们要依据内生力量推动文明进步,聚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坚定文化的主体性,秉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新文明观,不断丰富和拓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路径。坚定文化主体性,既要立足于现实的中国又要植根于历史的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意识,为中华民族打下了维护大一统的人心根基,成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的精神支撑。
要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源处的精神存在,提炼其中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精神标识,使之在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的过程中生发内在活力,弘扬其中重要的文化精神,着眼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优化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文化理路,形成文化自主和文化开放并重的文化发展格局,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和平性是文化主体性的生动映现,彰显了胸怀天下的世界意识,其中也反映了辩证的实践智慧。百余年来,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与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史中所形成的天下为公的理念融为一体,彰显了时代精神。
秉持胸怀天下的世界意识,以宽阔的胸怀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相处,才能促进不同文明心合意同。要摆脱保守的观念束缚,循天下之公,以包容精神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以文明和谐的理念推动人类现代化的进程,摒弃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的文明观,摆脱资本逻辑的束缚,构建一种符合世界各民族需求的文明逻辑,凝聚世界各民族共同价值。在人类共同利益、共同需求的基础之上确立共同价值,有助于形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形成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今天,我们要深入解读波澜壮阔的世界文明图谱,深刻认识到我们所处的世界历史已经从经历全球化走向总体全球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呈现了文化全球化的维度。文明和谐论重构了文明发展的内在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在面向未来的实践探索中呈现普遍性特征,体现出普遍适用的且具有未来指向的理念、经验和原则,以历史主动精神为破解世界现代化难题,为人类解决共同面临的挑战,提供了富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人类文化发展是一幅交相辉映的历史画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理解全球文明倡议的深刻内涵,深刻阐明文明和谐论的内在价值,以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此,我们要在实践探索中深刻揭示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文明史意义,从中升华其特殊性转化为普遍性的哲学理据,重建全球发展理念与全球文明进步的合理方案,秉持胸怀天下的世界意识,以为人类谋福祉、为世界谋大同的文化境界审视和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突出的现代化问题,批判现代西方文明的误区,塑造崭新的世界文明格局,彰显面向未来的世界文明发展的精神境界。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具有文明和谐发展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才能符合世界历史进程的内在要求,才能优化世界文明交往方式,携手走向共同繁荣的新世界。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