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人的家教特别重视道德养成和价值观引导,尤其突出传统美德教育。这些都是值得重视的经验,应当继承发扬。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有些家训家规的内容已经过时。对待古代家训家规,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和弘扬。...[详细] 时间:2017-01-26 09:04 查看:2908次 标签:陈来家训家规家风
一个文明的核心和精髓,是其道体。中华文明理解的“自然”,原初就是“日月之行”的变易,因此中华文明之道,体现为一种易学—辩证法。...[详细] 时间:2017-01-25 15:25 查看:405次 标签:刘晨光中国方案中华文明中国道路
所谓文化大传统,就是先于和外于文字记录的文化传统。与之相对应,文化小传统就是文字书写的文化传统。这样重新定义文化的大、小传统,能够刷新我们对文化的认知,重建一种面向未来的新文化观。...[详细] 时间:2017-01-25 13:42 查看:515次 标签:叶舒宪文化传统文字
“忠恕”之道是带有普遍性和普适性的准则,不仅适用于古代,也适用于当代和未来,是中华民族奉献给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详细] 时间:2017-01-25 10:50 查看:763次 标签:于建福中华文化儒家精神财富
春节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应用价值是其走向世界的坚实基础。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是以强大的国力与文化影响力为基础的。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载体与重要内容。...[详细] 时间:2017-01-25 10:44 查看:404次 标签:崔丽春节文化内涵传统文化
“历史感”需要作家具有强烈的时代使命感。作家应该把个人情感融入民众生活之中。立足大众,反映时代,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历史感”的伟大作品。...[详细] 时间:2017-01-24 10:39 查看:596次 标签:王宏林文艺作品作家历史
修身、齐家看起来是一人一家之事,实际上却是关系到治国、平天下的大事,是治国理政的基础和起点。只有严以修身、忠厚传家,才能积善有余、青史留名。...[详细] 时间:2017-01-24 09:26 查看:499次 标签:李卫星家风中华文化家庭教育
中国历来讲“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倒过来讲更好:不同而和,异中求同。这样,无论西方人的自由,还是中国人的自在,都可以相互转化和融会。中华文明观念中的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素位而行、自得自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中体现的大自在,具有极为鲜明的中国特色。...[详细] 时间:2017-01-23 14:28 查看:478次 标签:郭湛中华文明社会发展进步
筑就新时代的文艺高峰,须得筑就新时代的精神高峰。而攀登文艺高峰,须得体现出理想高峰、信念高峰、信仰高峰、道德高峰和价值高峰。让我们展开理想信念的翅膀,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而努力奋斗。...[详细] 时间:2017-01-23 14:17 查看:418次 标签:董学文文艺创作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文艺
人类要想生存、发展,在社会生活中,首先要学会认识自然,顺应自然规律,让自身与外物、内心与环境相和谐。孔子的仁爱思想,不仅表现在“爱人”,而且也体现在爱一切有生命的“物”上。...[详细] 时间:2017-01-22 08:56 查看:1843次 标签:刘冬颖孔子社会生活中庸之道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国家文化软实力,既取决于传播渠道和网络平台,也取决于议题设置和话语表达能力。...[详细] 时间:2017-01-20 13:50 查看:802次 标签:黄志坚文化软实力传播力话语权
儒家要求君子超脱私利的羁绊,并不是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对此有独特的理解。杀身成仁是君子的担当和境界,实践仁义礼智信也经常意味着要放弃一些个人利益。但总的来看,长远来看,道德对于人生和社会都是有益的。...[详细] 时间:2017-01-20 09:22 查看:707次 标签:赵法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儒家家风
中国家训文化有着3000多年历史,最早萌芽于五帝时代,明清达到鼎盛,有文字记载的家训自周公《诫伯禽》始,至《朱子家训》《章氏家训》《颜氏家训》《钱氏家训》四大家训出现而达到高峰。...[详细] 时间:2017-01-19 13:49 查看:1238次 标签:李湘云家训儒家文化“克己”
《论语·为政》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可见领导者的威望,是靠自身良好的道德建立起来的,而以道德教化百姓,是领导者理所当然的职责。如此,则百姓“日迁善而不自知”,国泰民安的局面才可以期盼。...[详细] 时间:2017-01-19 09:23 查看:328次 标签:方笑一家风治国道德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去努力创作同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我们这个蓬勃发展的国家相匹配的优秀作品,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详细] 时间:2017-01-18 10:49 查看:902次 标签:石玲汉书文艺事业人才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道德建设,当然不是全盘西化,也不是完全复古,而是内在地要求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相适应。着重要解决的就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实现两者的融通并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权。...[详细] 时间:2017-01-17 14:55 查看:769次 标签:彭秋归马克思主义道德体系道德文明
正确对待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有正确的立场和方法,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离开了唯物辩证法就无法正确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就不能使它在新时代获得新发展。...[详细] 时间:2017-01-17 14:35 查看:367次 标签:陈慧平传统文化唯物辩证法天人合一
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详细] 时间:2017-01-17 14:20 查看:1330次 标签:张江文化自信中国文联中国作协
儒者最重人伦,而朋友为五伦之一。朋友一伦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超越了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纯以志趣和友情彼此亲和、相互拥有。朋友之间志趣相投,最能同襄共举;感情真挚、相互信任,最能开诚布公;德相若而道相似,最易理解沟通、相互分享。...[详细] 时间:2017-01-17 09:52 查看:374次 标签:于述胜论语修身君子
坚定文化自信,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文化自强。我们要牢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重要方针,高举文化旗帜,坚守精神高地,培植好、疏浚好我们文化自信的“木之本”“水之源”,以强大的文化自信的底气,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滋养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详细] 时间:2017-01-16 14:27 查看:646次 标签:罗宗毅文化自信创新中华民族